外卖小哥立大功!一外卖小哥接到一份送餐订单,不料,下一秒他竟给国家安全部打电话,只因顾客要求到送餐地点后,必须拍照才能确认送达,可熟悉周围环境的小哥,一眼就看出收餐地址为涉密单位,怀疑对方是间谍,而结局令人意外!
据8月12日报道,在城市的脉搏里,外卖员、快递员与网约车司机就像不知疲倦的红细胞,日夜穿梭,维系着千万家灯火的运转。他们熟悉每一条捷径,见证着每一栋楼的晨昏,是都市里最不起眼也最无处不在的“游侠”。
一份再普通不过的猪脚饭,究竟是如何成为一场暗战的导火索,又牵出了怎样一张危险的网络呢?
这背后首先揭示了一个变化:境外情报机构正越来越多地将目光投向我们身边的普通人,尤其是那些具备独特行动优势的城市服务者。他们为何会成为目标?原因很简单。
这些“城市游侠”拥有无与伦比的机动性和覆盖面,一身工作服就是能出入各种区域的“通行证”,可以极其自然地靠近那些通常戒备森严的党政机关、科研院所乃至军事管理区。他们忙碌的身影本身就是最好的伪装,很少有人会怀疑一个顶着烈日、争分夺秒的送餐员。
策反一个关键岗位的人员,既费钱又费力,风险还高;而利用服务业从业者的“便利”,让他们在浑然不觉中充当“眼睛”和“腿脚”,成了一种成本更低、也更隐蔽的新玩法。洞悉了这种策略,才能看清日常订单中暗藏的“陷阱”。
那天下午外卖员小王接到的猪脚饭订单,就是一个教科书式的案例。送餐地址是一家管理严格的涉密单位,顾客在电话里催得急切:“到哪儿了?给我拍个大门照片看看,必须拍了才算送达!”
小王察觉不对,以“涉密单位,门口不准拍照”为由拒绝后,对方非但没罢休,反而提出了更反常的要求:“算了算了,外卖我不要了!我再多给你赏钱,你就在附近随便给我拍几张照片发过来就行!”
执意要照片,专挑敏感地点,甚至不惜放弃餐食并加价,这一连串的异常让小王脑中那根安全的弦瞬间绷紧。
他没有丝毫犹豫,直接拨通了12339举报电话。调查结果却表示这件事情其实只是一个乌龙。原来那位顾客与涉密单位内的某位工作人员有私人纠纷,他自己并不清楚单位的保密规定有多严格,只是想让外卖员拍几张照片,看看能不能“发现”点对自己有利的东西,并无境外背景。
这也恰恰证明了小王那份警惕的极端必要性。他的举报即使最终证实为一场虚惊,其行为本身也完全正确且值得褒扬。
对普通人而言,根本无法、也无需去揣测每个反常要求背后的真实动机,关键在于能识别“行为”本身的不合理性。正是这种“宁可小题大做,也不放过万一”的警觉,构成了国家安全人民防线中最基础、也最广泛的一环。
这场虚惊也恰恰暴露了国家安全威胁的复杂性。尽管动机是私人恩怨,但其行为模式——利诱外卖员、在涉密单位外拍照刺探——却与真正的间谍手法惊人地相似。一个源于无知的鲁莽行为,在表面上竟与一个精心策划的预谋难以区分。
这类伎俩还可能伪装成“帮朋友确认开会地点”,诱导从业者去拍摄某科研院所的门禁布局,几张看似随意的照片,就可能直接威胁到国家的科研安全。
除了拍照还会让你“顺手”捎带一个不起眼的U盘、内存卡或是密封的文件袋,曾有快递网点发现,有人连续多日通过不同的快递员,将所谓的“空白U盘”捎带至某军工企业附近。调查后才发现,这正是境外势力企图与内部人员进行数据交换的伎俩。
更有甚者则是通过闲聊套取情报,有的顾客点完餐,对饭菜漠不关心,反而装作不经意地反复打探某个单位的上下班时间、安保换班规律等信息。此前就有高铁站附近的外卖员,被顾客反复询问“站内信号塔的检修时间”,这种看似普通的好奇,背后可能是在分析关键通信设施的薄弱环节。
还有一种更为直接的手段就是以高额报酬为诱饵的“糖衣炮弹”。订单报酬高得离谱,任务要求却异常模糊,比如“送到某某地方附近,自然会有人来拿”,或是“放在某个隐蔽角落就行”。
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背后往往藏着不可告人的情报交接目的。曾有跑腿师傅接到高价订单,将一份水果送到港口灯塔下,后来证实,那正是境外船只与陆上人员的秘密接头点。
当国家安全的边界延伸到街头巷尾,每一位公民的角色也从潜在的“被动卷入者”,转变为这条隐形战线上的“主动防御者”。近年来从社区宣传到网络科普,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正将这种意识深植人心,它赋予了普通人将朴素直觉,转化为有效防范行动的能力。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可疑情况多一份心,及时通过国家安全机关举报热线12339、官网(或“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等官方渠道报告,绝非多管闲事。
那份猪脚饭敲响的警钟提醒着每一个人:在这场人人皆可为的守护中,我们每一份冷静的警惕,都是为守护家园筑起的一道坚实盾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