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故宫缺钱缺到了什么地步,似乎永远入不敷出?故宫每年门票收入近8亿,文创收入大约15亿,但还需要政府补贴四十多亿,赚得钱究竟去哪里了?单霁翔一句话道出真相。 作为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木质古建筑群,故宫里的每一片瓦、每一根梁都需要精心呵护,单是日常维护就是一笔天文数字,故宫有 980 多座建筑、180 万件文物,其中很多是明清时期的珍品,保存条件极为苛刻。 比如太和殿的金砖地面,每块砖都要定期用特制蜡油擦拭保养,光是这一项工序每年就要耗费上百万元,而那些珍贵的书画、瓷器,需要恒温恒湿的存放环境,一套专业的文物保存设备,动辄就是上千万元,且每年的维护费用也不是个小数目。 大修工程更是花钱如流水,2002 年启动的故宫大修计划,原计划投入 20 亿元,用 19 年时间完成,可在实际执行中,光是太和殿的一次大修就花了近 3 年时间,花费超过 1.5 亿元。 殿内的金龙宝座,光是修复上面的金漆和镶嵌的宝石,就动用了几十位非遗传承人,耗时 8 个月才完成,这样的大修不是一次性的,很多建筑每隔几十年就要进行一次系统性修缮,否则就可能因风化、虫蛀等问题损坏。 除了硬件维护,人员成本也是一笔大开销,故宫有近 2000 名工作人员,其中包括文物修复师、研究员、安保人员等,文物修复师大多是行业内的专家,薪资待遇不能低;为了保护文物和游客安全,故宫的安保系统是全国最严密的之一,光是安防人员就有数百名,每年的人力成本超过 3 亿元。 此外,故宫还承担着文物研究、文化传播等职能,每年举办的展览、学术活动也需要大量资金支持,比如一场大型文物特展,从文物运输、展柜搭建到宣传推广,花费往往超过千万元。 单霁翔曾在采访中说:“故宫的每一分钱都花在了文物和游客身上。” 门票和文创收入看似不少,但分摊到庞大的维护、研究和运营成本中就显得杯水车薪了,政府的补贴其实都用在了这些 “看不见” 的地方,比如让古建筑延年益寿,让文物得到妥善保护,让更多人能了解故宫背后的历史文化。 如今,故宫每年接待游客超过 1500 万人次,既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向公众开放的博物馆,它的价值从来不是用赚多少钱来衡量的,而是如何把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完整地交给下一代,从这个角度看,再多的投入都是值得的,你觉得呢?
1968年,日本为了展示从中国掠夺来的文物,专门建了一个博物馆,这就是大名鼎鼎的
【1评论】【2点赞】
唐僧888
被抓起来的副馆长没消息了,到底他调包卖了多少文物啊?
扬柳
维修,维护费,也象清帝吃一碗小吃,太监报价三百两银元。
利哥
贪了呗
深呼吸
不知道养肥了多少人……
用户10xxx67
拆了建高楼还能赚钱😍😍😍
沧浪客
可惜了北京的古城墙
蝶雨&幻星
肥了多少人
用户10xxx29
打个补丁四两银子的地方
给点阳光我就灿烂
说了,但好像又没说。
风中的歌
奔驰开进去要花多少钱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