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分叉口,早注定了两种人生
《我的天才女友》童年篇里,埃莱娜和莉拉的故事,从一开始就藏着命运的伏笔。
在埃莱娜眼里,莉拉是自带光的——聪明、敢想,耀眼到让她总觉得“我永远追不上”。在那个塞满暴力、谩骂和贫困的街区,两个女孩攥着彼此的手探路,既是伴儿,也悄悄较着劲。
可家庭的重量,早早就压在了岔路口。两人家境都窘迫,可“要不要读中学”这道题,答案天差地别:埃莱娜的父亲松了口,“成绩好就接着读”;莉拉却被死死按住,哪怕哥哥为她跟父亲打红了眼,也没争来一张入学通知书。
从那一刻起,“不同”就写死了。莉拉明明更聪明,像块没被打磨的玉,却被钉在了街区里。她知道海的方向,脚却迈不出困住她的巷子;她想不通,为什么埃莱娜挨了打还能翻课本,自己连说“我想读书”的权利都没有。
原来原生家庭的手,早早就替孩子拨了人生的方向盘。有的家愿意弯腰替孩子铺路,哪怕累点也要托着孩子往前跑;有的家却把孩子拽成“小大人”,让年幼的肩膀扛起家的重量——那句“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哪是什么夸赞,分明是藏着无奈的叹息。
童年那个岔路口的选择,早把两条人生路,引向了完全不同的地方。她力量女性成长女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