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想象,毛主席写《论持久战》只用了9天的时间,白崇禧读完之后,推荐给了蒋介石,

混沌于浮云 2025-08-17 01:17:40

很难想象,毛主席写《论持久战》只用了9天的时间,白崇禧读完之后,推荐给了蒋介石,他将这篇文章总结成两句话:“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 1893年,毛泽东出生在湖南韶山一个普通农家,从小帮忙干农活,接触乡村生活。青少年时,他求学于长沙,参与学生运动,接触新思想。1918年到北京大学工作,整理图书,结识革命者。1921年,他参与建立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开会讨论党纲。长征中,他领导红军穿越险阻,到达陕北,建立根据地,积累游击经验。这些经历让他懂得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 1893年生于广西桂林,家境一般,早年入军校学习军事。辛亥革命时,他加入敢死队,参与战斗。北伐战争中,他指挥部队推进,成为桂系领袖。1930年代,他担任国民党副参谋长,参与多项战役。这些军事积累让他善于谋略。 1887年生于浙江奉化,早年留学日本,学习军事。回国后加入同盟会,参与起义。1924年任黄埔军校校长,训练军官。北伐后,他掌控国民党,推行统一政策。抗日爆发前,他处理内战事务。这些步骤让他成为统帅,但也面临战略挑战。 1938年5月,抗日战争爆发近一年,他基于观察日军行动和国民党败仗,决定撰写这部5万多字著作。七七事变后,他研究战争形势,指示部队准备游击。洛川会议上,他提出独立游击战,避免阵地消耗。一年积累,让他胸有成竹,快速成文。 毛泽东分析中日对比:日本强但小国、退步,中国弱但大国、进步,正义战争获国际支持。他强调持久战三个阶段:防御、相持、反攻,通过游击积小胜。你觉得,这会不会直接针对“亡国论”和“速胜论”,给全国指明路? 1938年11月南岳军事会议,叶剑英发言介绍著作,白崇禧表示已读多遍,觉得价值高,向蒋介石推介,总结为“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这捕捉了用空间拖延、逐步胜利的本质。蒋介石认可,否认部下轻视。 1939年起,国民党设游击训练班,蒋介石任主任,白崇禧副主任,八路军教官指导军官学习游击。部队开始敌后行动,破坏日军补给。1940年百团大战,破袭铁路,配合国民党牵制敌军。到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胜利。 战争结束后,人物结局如何?你知道内战爆发,国民党败北。白崇禧1949年退往台湾,1966年去世。蒋介石也退守台湾,1975年逝世。毛泽东领导新中国建设,1976年逝世。

0 阅读:60

猜你喜欢

混沌于浮云

混沌于浮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