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2025年8月13日,据外媒报道,中国工信部等部门要求腾讯、字节跳动、阿

冰枫看历史 2025-08-16 16:34:19

[月亮]2025年8月13日,据外媒报道,中国工信部等部门要求腾讯、字节跳动、阿里巴巴等科技公司证实大量采购H20是否合理,并建议采用国产替代方案。这个不应该是建议,应该是必须使用国产替代! 信源:新浪财经——据报道,中国质疑腾讯、字节跳动购买英伟达 H20 芯片而非国产芯片 7月31日,北京一场闭门会议,把全球AI芯片巨头英伟达推到了风口浪尖。会议的一方是英伟达代表,另一方则是中国网信办的官员。气氛之所以紧张,是因为谈话内容并非商业合作,而是一连串尖锐的技术质询。中方要求英伟达必须为其中国特供版H20芯片,提供不存在“追踪定位”和“远程关闭”后门的详细技术证明。 国内的科技巨头们相继收到了一个信号强烈的“建议”:优先采购国产芯片。表面上是建议,但在风云变幻的当下,所有人都明白这几乎等同于命令。一款由美国巨头为规避禁令而精心打造的芯片,为何反而在中国市场遭遇了如此彻底的信任危机?这究竟是一场单纯的技术安全审查,还是一盘早已布下的战略大棋呢? 其实H20的诞生本就是地缘政治博弈的产物,当时英伟达为了应对2023年美国政府收紧的出口管制,特意为中国市场量身打造的“阉割版”。谁知美国政府突然撤销了对H20的出口禁令,看似是为中美科技贸易松绑,但却要求英伟达和AMD在中国销售高端芯片所得营收的15%,必须上缴给美国政府。这种既要赚中国市场的钱,又要抽走“保护费”的做法,意图已然十分明显。 同时美方一份内部报告坦言,放行H20的本质,是用一款性能相对平庸的芯片来占据中国市场,从而拖慢中国本土AI技术,尤其是华为等企业的崛起速度。因为就连他们自己也承认,在关键性能上,华为的同类产品已经不输H20。这已经不是商业竞争,而是一场旨在遏制对手发展的“阳谋”。 面对这份毫不掩饰的遏制策略,中国的回应逻辑清晰且坚定。监管机构将技术圈早已存在的对H20性能偏低、功耗过高和潜在安全后门的担忧,正式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安全的高度。台湾地区的智库专家江旻谚一针见血地指出,中方的考量是避免关键产业对外国芯片形成无法摆脱的依赖,守住信息与经济安全的底线,同时还要确保庞大的国内市场能成为滋养本土技术的沃土,为华为这样的厂商提供足够的订单和收益,形成正向循环。 其实也正是因为极度在乎被“卡脖子”,中国才必须痛下决心,通过限制H20的使用,为国产芯片强行“换”来一个宝贵的市场窗口。 而英伟达面对中方的安全质疑极力辩解,从7月开始就反复声明其产品“没有后门”,并强调H20“既不是军事产品,也不用于政府基础设施”。英伟达的焦虑,不只是失去中国这个庞大市场,更深层的恐惧在于其全球战略的根基可能动摇。对英伟达而言,维持其技术体系成为全球行业标准,远比一时的营收更重要。一旦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应用市场彻底转向国产技术生态,英伟达苦心经营的全球标准将出现一个巨大缺口,这才是它最不愿看到的局面。 中国敢于向H20说“不”,底气源于国产芯片近年来的长足进步,毕竟国产GPU在硬件层面已今非昔比。公开数据显示华为的昇腾910C在核心算力上已不输H20,甚至在某些硬件指标上有所超越,目前的主要差距体现在软件生态的成熟度上。而这个差距,正在被加速弥补。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他曾表示,用系统性的追赶策略,结合华为等厂商正全力构建自身软件生态的努力,国产替代正从一个遥远的目标,变为触手可及的现实。 同时官方已明确提出,到2026年,国内数据中心使用的国产芯片比例必须超过40%。这个硬性指标,为所有企业指明了方向,使得放弃H20不仅是响应号召,更是顺应大势的必然选择。 美国试图用一款“特供”芯片来延缓中国AI发展的策略,最终却成了最强劲的“催化剂”,迫使整个中国市场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速度拥抱国产方案。这意味着中国在核心技术领域彻底告别幻想,坚决走上了自主创新的艰难道路。这条路虽然布满荆棘,但每一步都将夯实国家技术自立的根基。那么,随着中国市场的“脱钩”加速,全球AI芯片产业的格局又将迎来怎样一番新的洗牌呢?

0 阅读:5

猜你喜欢

冰枫看历史

冰枫看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