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了H20订单的惨了!”官方已向腾讯、字节、阿里等大公司发函,要求他们书面解释

初六睡不醒社会 2025-08-16 16:31:18

“签了H20订单的惨了!”官方已向腾讯、字节、阿里等大公司发函,要求他们书面解释继续购买英伟达等高端芯片的原因。   在腾讯、字节、阿里等公司收到来自工信部、网信办等监管机构措辞严肃的公函,被要求书面提交继续采购英伟达H20芯片的详细理由时,曾经美国特供的芯片订单,瞬间从香饽饽变成了烫手山芋。   表面看,这只是一次采购合规性审查,内核却是一次国家层面对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坚定宣示。 在安全可控成为绝对底线的今天,任何外部芯片想在中国市场畅通无阻,光靠性能参数或商业协议,远远不够。   早在7月31日,国家网信办率先出手,依据《网络安全法》等法规约谈英伟达,直指要害,要求其对H20芯片可能存在的漏洞后门安全风险提交技术说明和证明材料。 尽管英伟达随后发表声明坚决否认存在后门或远程控制功能,但官方的疑虑并未打消。   到了8月份,路透社、彭博社等外媒相继爆料,中国监管机构已向腾讯、字节、阿里等大厂发函,核心要求只有一个。 那就是必须书面解释清楚,为何非要采购H20,而不能转向性能相近的国产替代方案。尤其涉及政府项目或国家安全相关领域,采购H20已被视为政治不正确。   监管重压之下,巨头们的H20订单陷入尴尬境地。据知情人士透露,部分公司已开始重新评估甚至考虑缩减订单规模。 这些原本在H20解禁前就翘首以盼的大买家们,如今在会议室里反复权衡,继续履约可能撞上监管枪口,若贸然取消,又面临合同纠纷与供应链风险。   更让企业如坐针毡的,是那份来自美国政府的不平等条约。特朗普政府7月戏剧性地解除了H20对华销售禁令,却附加了极其苛刻的条件。 英伟达和AMD需将在中国市场销售H20及同类芯片收入的15%上贡给美国政府,这无异于在中国科技企业的采购成本上额外叠加了一层政治税。   所以,中方此番对H20的严格审视,绝非仅因单一芯片的安全疑云。其深层逻辑,是国家在人工智能等关键战略领域确保技术自主可控的坚定决心。 并且,美方放行H20的意图早已被看穿。有分析指出,其内部报告承认此举本质是用性能降级版芯片延缓中国AI发展步伐。 因为他们也清楚看到,以华为昇腾为代表的本土芯片,在关键性能上已追平甚至有望超越H20。   面对美方既想赚钱又要卡脖子的套路,中方的应对策略清晰有力,以安全审查为抓手,强力推动国产替代。 国家也已明确提出硬性指标,到2026年,国内数据中心所用芯片中,国产比例必须超过40%。 TrendForce预测,在强力政策驱动下,华为等本土厂商有望在2025年就将国内市场份额提升至40%,几乎与进口芯片平分秋色。   而路透社8月13日再曝猛料,美国已秘密在包括英伟达、AMD芯片在内的人工智能相关产品中植入位置追踪装置,以监控其是否被转运至中国。 知情人士描述,在2024年的一起案例中,一批搭载英伟达芯片的戴尔服务器,不仅在运输箱上装有大型追踪器,甚至在包装内部和服务器机壳里隐藏了更小、更隐蔽的装置。   这一消息彻底坐实了技术圈长期流传的安全忧虑,当芯片可能成为他国实施长臂管辖的物理媒介,安全可控对中国的数字未来而言已非选择题,而是生存题。   如今,签了H20订单的巨头们,正集体品尝着大国科技博弈的复杂滋味。那份需要绞尽脑汁填写的采购合理性说明书,字里行间都关乎企业未来在核心技术赛道上的站位。   监管机构的建议虽未明令禁止,但其传递的信号如钢铁般坚硬,在核心算力底座的选择上,商业逻辑必须让位于国家战略安全。 在国产芯片在性能上已具备替代实力时,政策的天平自然向自主可控倾斜。这场围绕H20的审查风暴,实则是中国在算力时代构建独立自主技术生态的一次关键落子。 参考资料: 据报道,中国质疑腾讯、字节跳动购买英伟达 H20 芯片而非国产芯片——新浪财经2025-08-14

0 阅读:49

猜你喜欢

初六睡不醒社会

初六睡不醒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