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看透了莫迪,也看透了印度。印度人无节制的生育,然后向加拿大和美国移民,抢就业机会,抢吃抢喝抢选票,算盘打得响响滴。 印度的人口机器堪称全球一绝,2023 年联合国数据显示,印度以 14.28 亿人口超越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人口大国,且生育率仍维持在 2.2 的高位。这种人口爆炸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每年超过 150 万工科毕业生涌入市场,但国内仅能消化其中 10%。 过剩的人才如同决堤的洪水,涌向北美大陆寻求出路。2024 年,印度以 8.2 万移民数量连续第三年蝉联加拿大最大移民来源国,而美国的印度裔人口已突破540万,占全美总人口的 1.6%。 这些移民可不是普通劳工,硅谷的工程师群体中,印度裔占比高达 33%,管理层比例更是超过 15%。谷歌 CEO 皮查伊、微软 CEO 纳德拉等科技巨头掌门人,都是从印度理工学院走出来的 “移民精英”。 这种现象背后,是印度独特的人才输出模式,印度理工学院每年录取率仅 2%,比麻省理工还低,但其中 62% 的顶尖学生选择移民海外。这些高学历人才通过 H-1B 签证进入美国,2023 财年印度人独占该签证 72.3% 的配额,形成了对美国科技行业的 “人才渗透”。 而这种渗透引发的连锁反应正在改变北美政治生态,2025 年加拿大联邦大选,22 名印度裔候选人成功当选国会议员,占议员总数的 5%。他们的选票影响力直接左右着加拿大对印政策,比如推动放宽农产品进口配额。 在美国,400万印度裔选民集中在加州、得州等摇摆州,2020年大选中拜登团队就任命了55名印度裔官员。这种政治影响力让特朗普不得不采取“胡萝卜加大棒”策略:一方面收紧 H-1B 签证审批,2025 年一季度该签证拒签率飙升至 35%;另一方面又在竞选集会上强调“印度裔是美国梦的典范”,试图争取这部分选票。 但印度的移民扩张并非无懈可击,特朗普新政中的“内部执法”计划,专门针对 72.5 万非法居留的印度人,而 H-1B 签证改革将优先考虑年薪超过 10 万美元的高端人才,这对大量从事基础编程工作的印度移民构成打击。 更微妙的是,印度移民的“精英形象”正在引发反噬,2024 年硅谷爆发的“技术岗位保卫战”中,本土程序员组织联名上书,要求限制H-1B签证数量,理由是印度移民压低了薪资水平。 这种博弈在加拿大同样上演,2025 年多伦多爆发的 “印度裔社区扩张争议” 中,当地居民抗议印度移民过度集中导致房价上涨和文化冲突。讽刺的是,这些移民恰恰是加拿大政府为缓解劳动力短缺主动引进的,2024 年加拿大新增的 30 万移民配额中,印度人占比超过 27%。这种政策矛盾揭示出一个残酷现实,当印度移民成为北美经济不可或缺的一环时,他们也成了政治博弈的牺牲品。 莫迪政府显然意识到了这种风险,2025年推出的“海外印度人技能回流计划”,试图通过税收优惠吸引海外人才回国,但收效甚微。印度每千人仅1.7名护士的医疗缺口,仍需依赖7万名在美欧执业的印度医生填补。这种结构性依赖,让印度在特朗普的移民大棒面前显得格外脆弱。而那些在硅谷拿着高薪、在加拿大议会里侃侃而谈的印度精英们,或许从未想过,他们的成功之路,正成为母国与移民国之间角力的筹码。
“特普会”之前美方突然警告印度,莫迪立马改口,当着全球向中方喊出一句话,白宫彻底
【16评论】【2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