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首尔一句话,浪浪山蒸发1.6亿,家长暴怒:退票!不看! 很多人对傅首尔的公众

莫扎特说娱乐 2025-08-16 13:22:16

傅首尔一句话,浪浪山蒸发1.6亿,家长暴怒:退票!不看! 很多人对傅首尔的公众形象和言论风格一直持保留意见。 至于苏敏阿姨,她的个人经历令人同情,追求自由的选择也值得尊重,但对其所代表的一些主张并不认同。 动画《浪浪山小妖怪》本来能卖17亿,结果被活动搞砸了。 大批网友因傅首尔给电影打1分,甚至出品方上海电影的股票,都因争议连续三日下跌。 傅首尔在电影活动上大谈离婚,她说:“90%父母不懂孩子”、“13岁娃就有自己想法”,还说:“男女一起十几年太累,分开才好!” 一起的苏敏阿姨也说:“猪妈妈该逃离浪浪山!” 但电影里猪妈妈是照顾瘫痪丈夫的人!“合家欢变离婚课?” 结果大家都很生气: 家长喊:“带孩子看温情片,结果听离婚?” 网友说:宣发哪怕啥也不干都比瞎折腾强,这真是干得越多错得越多。 谁不知道傅首尔发言总绕不开那些家长里短,跟电影调性压根不搭边。 在当下的网络环境里,性别话题就像一根高压电线——一旦碰到,就容易火花四溅。 想说的是,傅首尔和苏敏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没有什么问题,我也支持她们的人生抉择,但不应该把她们独有的经历和价值观放到这个电影宣传里,她们要传达的理念跟这部电影主旨本身就是无关的,这是最大的尴尬矛盾体。 看了浪浪山的争议,感觉两方都在无差别地在一部本身不属于自己的故事中疯狂代入自己。 看到傅首尔和苏啊姨说的那些内容,总感觉她们没踩中小妖怪的故事内核,大概是因为她们一直在这段故事里找自己吧。 不是说代入感不对,相反代入感其实很重要,越能引起观众共鸣的作业越受欢迎,这点没错。 但这种代入是要基于“作品本身为主体”,你觉得它好,是因为它本身具有的那些含义你能懂,你有着相似的感受。 而不是,“我觉得它的意思是我理解的意思,因为我觉得它可以用来解读我经历过的事”。 话说回来,如果是私下自己谈感受,这样无可厚非,但你这是电影宣发啊,不是基于你自己为主体进行讲解的,应该是作品,是这个故事本身。 浪浪山电影好不好看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部电影的宣发使得商业活动变身了意识形态斗争。 这是官方亲自下场,官方主导的,这也是比较罕见的行为。

0 阅读:0
莫扎特说娱乐

莫扎特说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