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4月,邓小平视察兰州504厂,一家对外绝密的铀浓缩工厂,在车间角落,他

尔说娱乐 2025-08-16 10:15:16

1964年4月,邓小平视察兰州504厂,一家对外绝密的铀浓缩工厂,在车间角落,他看见一个穿工装的女工,目光一怔,走上前问:“你怎么在这儿?”对方低声说了句:“执行任务。”邓小平愣住了,这不是1959年在全国群英会上戴大红花的女科学家王承书吗?怎么跑到戈壁滩当起了无名工人?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64年4月,兰州504厂铀浓缩车间弥漫着臭氧和金属的混合气味。 邓小平在警卫簇拥下视察,目光扫过一排排高速运转的离心机。 在角落的检修平台,一个身影吸引了他的注意:女工弓着腰,油污的工装裹着瘦削身躯,正用扳手调试阀门。 一缕灰发从蓝色工帽边滑落,侧脸线条在昏暗灯光下显得异常熟悉。 邓小平脚步一顿,眉头微蹙。 他拨开随行人员,径直走到女工面前: “王承书同志?” 女工身体明显僵住,缓缓抬头。 沾着机油的脸庞上,那双锐利的眼睛让邓小平瞬间确认——这正是五年前在全国群英会上,佩戴大红花的物理学家王承书。 “你怎么在这里?” 邓小平声音带着震惊,“你爱人张文裕找遍北京城,以为你……” 话未说完,王承书已垂下眼睑,沾满黑色油污的手指攥紧扳手,低声回应: “执行任务。” 三个字如重锤落下。 邓小平看着眼前这位昔日燕京才女:磨破的袖口露出结痂的冻疮,指甲缝嵌着洗不净的污垢,唯有镜片后的眼神仍如当年般沉静锐利。 他想起1959年的人民大会堂,聚光灯下王承书西装笔挺、谈吐从容的模样,与此刻戈壁滩上满身油污的工人形象重叠,强烈的反差让他喉头一哽。 时间倒回1961年。 北京二机部办公室,窗外柳絮纷飞。 钱三强将绝密文件推过桌面: “苏联人撤了,浓缩铀是死结。” 王承书指尖划过“铀同位素分离”的字样,沉默片刻后摘下金丝眼镜擦拭: “我转行。” 没有追问待遇,没提独子正发烧住院。 三天后,她的名字从科学院名册消失,只带一箱计算尺奔赴西北。 临行前夜,她将儿子托付给邻居,孩子哭喊着“妈妈别走”,她狠心关门,泪水砸在行李箱上。 在504厂,王承书代号“7号技术员”。 她睡大通铺,啃冻硬的窝头,在零下20度的车间记录数据。 深夜煤油灯下,她演算公式的草纸堆满板床,冻僵的手指常被铅笔磨出血痕。 一次离心机故障,放射性溶液泄漏,她带头冲进现场抢修,防护服被腐蚀出破洞也浑然不觉。 丈夫张文裕寄到“兰州第504信箱”的信件石沉大海,他不知妻子距罗布泊核爆点仅三百公里,更不知她因长期接触辐射,白细胞数量已降至危险值。 1964年10月16日,蘑菇云升起时,王承书正在检修离心机。 广播里传来喜讯,工人们抛帽欢呼。 她背过身,把脸埋进沾满铀尘的袖口,肩头无声抽动。 邓小平在千里外庆功宴举杯时,或许想起四月那场相遇——戈壁风沙中,那双映着离心机蓝光、比铀矿石更沉静的眼睛。 庆功名单上没有她的名字,庆功宴的酒杯里也映不出她袖口的泪痕。 1994年春,王承书病危。 遗嘱仅三行字:存款10万捐希望工程,专业书籍赠研究所,骨灰撒入罗布泊风沙。 葬礼无讣告,唯有一只旧皮箱:箱底压着1959年群英会合影,照片背面钢笔字已晕开: “愿以身许国,隐姓埋名。” 箱盖内侧贴着一张泛黄纸条,是她用铅笔写的原子弹当量计算公式,字迹旁晕染着几滴早已干涸的泪痕。 护士整理遗物时发现,她枕下藏着一枚生锈的离心机齿轮,磨得发亮的齿尖,无声诉说着三十载无声的燃烧。 主要信源:(共青团中央——她曾轰动全世界, 却因祖国需要隐姓埋名30年,背后的故事令人敬佩不已……)

0 阅读:66

评论列表

Zy长空慢步

Zy长空慢步

2025-08-16 12:41

[祈祷][祈祷][祈祷]

猜你喜欢

尔说娱乐

尔说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