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的一天,齐白石已经快90岁了,他不知哪里来的力气,一把将25岁的新凤霞

墟史往事 2025-08-16 10:13:06

1952年的一天,齐白石已经快90岁了,他不知哪里来的力气,一把将25岁的新凤霞拉进一个房间,指着一个放满钱的立柜:看到了吗,这里全是钱,你随便拿!

齐白石生在清朝末年,他小时候没钱上学,早早干木匠活儿,后来转行画画,靠着勤快和悟性,慢慢闯出名堂。到了新中国成立后,他在北京安家,地位高了,生活稳了,可人老了,总喜欢跟年轻人聊天解闷。像梅兰芳那样的京剧大家,早跟他熟络,俩人常交换心得。齐白石这人,欣赏美的事物,见到长得俊俏又有才的年轻人,就格外亲近。

新凤霞呢,1927年生在天津,家底薄,从小唱评剧,十五六岁就挑大梁,演得有模有样,观众爱听她那清亮的嗓门。她丈夫吴祖光,是个剧作家,家里从前跟齐白石有交情,吴祖光的爹吴瀛常跟齐白石一块儿画画切磋。1951年夏天,新凤霞跟吴祖光结了婚,这事传到齐白石耳朵里,他挺上心。

俩人头回见面,是在吴祖光家办的宴席上。齐白石去了,一眼瞧中新凤霞,觉得这姑娘有灵气,就当场决定认她做干女儿。现场热闹,有人提议,齐白石乐了,新凤霞也高兴。没多久,齐白石又摆宴请客,正式告诉大家这层关系。从那起,新凤霞夫妇常去齐白石家串门,老人家教她画画的基本功,讲颜色怎么调,线条怎么走。新凤霞本是唱戏的,对画画感兴趣,学得认真。齐白石还爱看她演出,坐在台下跟着剧情走心。

齐白石这人,一辈子节俭惯了,早年穷怕了,别人送的点心糕点,他舍不得吃,全锁柜子里头,等新凤霞夫妇来才拿出来。有时候东西放久了变味,他还是一样招待,看着客人吃,心里美滋滋的。这份心意,新凤霞夫妇看在眼里,觉得老人家单纯,像个老小孩。

1952年秋天,北京天气凉快了点儿,那天新凤霞夫妇去齐白石家拜访。老人家那天兴致高,拉着新凤霞进屋,打开一个大柜子,里头塞满钱,说让她随便拿。新凤霞不肯,说自己不缺钱,还劝老人锁好柜子。齐白石见她不收,像小孩似的生闷气,旁边人劝了好半天,他才罢休。这事传开,大家更明白齐白石对新凤霞的疼爱,胜过亲闺女。

齐白石画画有规矩,别人求画得看价钱和心情,给多少钱也不一定答应。可新凤霞来要画,他就痛快,从不收钱。有时候别人求不着,还找新凤霞帮忙说情,她一开口,老人准点头。新凤霞学画进步快,齐白石常夸她有天分,教她画萝卜画花鸟,讲技巧讲心得。除了亲生孩子,新凤霞是他最在意的人。

俩人这份情谊,搁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挺难得的。新中国刚成立,大家都讲互帮互助,艺术界也一样。齐白石作为老一辈,乐意带新人,新凤霞呢,尊敬长辈,虚心学艺。这不光是私交,还体现了文化传承的精神。齐白石出身农家,知道底层苦,所以对年轻人格外关照。新凤霞后来在评剧上出彩,绘画也小有成就,都沾了老人的光。

齐白石对美的欣赏,直来直去,没啥弯弯绕。他看中新凤霞,不光是长相,还因为她有朝气,有活力,让他想起年轻时候的自己。老人家晚年感性,脾气有时像孩子,但这份纯真,让人敬佩。新凤霞回忆起来,总说老人待她如亲女,这话不假。他们的故事,在艺术圈传了好多年,成了佳话。

时间过得快,齐白石1957年9月16日走了,享年93岁。新凤霞夫妇没能参加葬礼,心里遗憾。但这份恩情,她一直记着。后来新凤霞在回忆录里写了不少齐白石的事,字里行间全是感激。她继续唱戏画画,把老人教的用上去了。这段往事,告诉我们,艺术无年龄界限,真心相待最重要。

0 阅读:178

猜你喜欢

墟史往事

墟史往事

人间只道黄金贵,不问天公买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