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开国大典之前,毛主席收到一封特殊的来信,署名是国民党高级将领卫立煌,他在信中写道:“润之兄,我本无颜向你提出任何请求,奈何家母年事已高,不得不开口请求润之兄为我照顾母亲。合肥得以解放,母亲尚在老家,请看在抗战时期我与贵军的情分上,烦请你帮我照顾一二。” 卫立煌这个人,出生在1897年的安徽合肥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那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靠种地勉强过日子。他小时候没读多少书,1912年就跑去和县加入革命军当兵,那年他才15岁。两年后,他进了湖南汤芗铭的学兵营学点军事本事,毕业没多久,就赶上上海肇和舰起义,反对袁世凯称帝。可惜起义失败了,他只能辗转到广州,投奔孙中山的护法军,从警卫排长干起,一步步往上爬。 北伐战争时,他带部队进福建作战,表现不错,从师长升到军长。1930年代,他跟着蒋介石参与了对红军的围剿,1936年还得了陆军二级上将的衔头,成了蒋介石手下的一员大将。抗日战争打响后,他担任第十四集团军总司令,在山西组织忻口战役。那场仗打得挺激烈,他的部队和八路军联手,干掉了不少日军军官,挡住了敌人的攻势。日本人那边,华北司令香月清司都叫他“支那虎将”,可见他的名头不小。 1938年,卫立煌当上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那时候国共合作,他应邀去延安访问。延安的景象让他开了眼界,军民关系融洽,窑洞里到处是朴实的氛围。他和毛泽东见了面,聊了抗日形势和国际格局。毛泽东还把自己的中山装给了他,因为天气冷,他穿得薄。这件衣服他后来一直留着,当成纪念。访问结束后,他继续在战场上出力,1943年又被任命为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指挥缅甸那边的作战。他的部队穿越丛林,硬是和盟军会师,打通了中印公路,保证了援华物资的运输线。1945年1月,芒友会师那会儿,他的功劳确实摆在那儿。 抗日胜利后,卫立煌的日子就不那么顺了。蒋介石对他有点猜忌,因为他和共产党那边走得近。1948年秋天,东北战场上形势紧张,他被派去当东北剿总总司令。蒋介石要他出兵解锦州围,打开北宁线,可他觉得那样风险太大,坚持收缩兵力守沈阳。两人为此在南京争执,蒋介石发火说他胆小。结果锦州丢了,沈阳也跟着失守。卫立煌看清国民党大势已去,就飞到北平,傅作义接他,还提醒他蒋介石可能会追责。果然,1949年初,他在广州被特务抓起来,押到南京软禁。宅院里守卫森严,他只能在有限空间里转悠。 李宗仁代理总统后,看守松了些。他抓住机会,一个雨夜乔装成商人,买通门卫,坐火车溜到上海,又上船去了香港。到香港后,生活挺苦的,妻子韩权华上当受骗,家里的钱丢光了。他只好典当东西换粮食,手表都拿去换米。一次遇上旧部,对方想行礼,他赶紧拦住,说自己是普通生意人。 开国大典前,合肥解放的消息传来,他担心老母亲的安全。那时候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他坐在公寓里写信给毛泽东,信里就提了照顾母亲的事。毛泽东收到信,立刻发电报给陈毅和粟裕,让他们安排人去合肥老家,确保老人家平安,还提供生活帮助。卫立煌后来收到母亲平安的消息,感动得不行。母亲去世后,毛泽东又让周恩来办厚葬,派人去祭奠。 他在香港待了几年,日子过得紧巴巴,蒋介石的特务还盯着他。1954年,一封没署名的信寄到他手里,是周恩来写的,表扬他抗日功绩,希望他回国帮忙。卫立煌联系了新华社香港分社,准备归国的事。蒋介石知道后,派人带钱去游说,许诺给他上将军衔和国防部长职位,但他没答应。1955年3月15日,他坐船回到广州,周恩来亲自去接。到了北京,毛泽东在中南海见他,赞扬他抗日时对八路军的帮助,还说可以安排他到军队工作。最后,他被任命为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 卫立煌回国后,参加了不少国家事务。一次生病,毛泽东去看他,见他抱着那件延安的中山装,就安慰了几句。1960年1月,他病情加重住院,毛泽东用自己的工资买了两条鱼去探视。他去世时,还抱着那件中山装。1月17日,他在北京逝世,享年63岁。追悼会上,领导人出席,他被安葬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他的故事,从一个农民子弟到高级将领,再到回归大陆,中间的波折不少,但也体现了个人命运和国家变迁的交织。
1949年开国大典之前,毛主席收到一封特殊的来信,署名是国民党高级将领卫立煌,他
古往奇趣角
2025-08-16 10:09:1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