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回,别说是外国人一头雾水了,就连中国人自己都看不明白了! 在成飞的歼-36以及沈飞的歼-50之后,西飞的六代机也已经进入试飞阶段了!网络传言中的西飞六代机是一种全新的、可变后掠翼的舰载机! 其实光说“可变后掠翼”可能有人没概念,咱拿实际场景掰扯掰扯。 你想啊,舰载机在航母上起降,那难度比在刀尖上跳舞还大。毕竟航母甲板就那么长,战机要在这么短的距离里,从几百公里的时速降到零,还得稳稳勾住阻拦索,全靠机翼能提供足够的升力。 西飞这六代机就把这点玩到了极致:低速着舰的时候,机翼会慢慢展开到15度,跟把大伞撑开似的,翼面面积一下子变大,升力直接拉满,就像有人在飞机底下稳稳托了一把,哪怕海上刮着五六级风,航母晃得厉害,战机也能“踩”着点落甲板上。 可要是遇上空战,这机翼又能立马“变身”。一旦发现敌机想跑,飞行员按下操控键,机翼会“唰”地往后收,直到和机身形成65度夹角,这时候整个战机就跟削尖了的铅笔似的,空气阻力一下子降了三成还多。 可能有人会问:“以前美国F-14不也用可变后掠翼吗?后来不也退役了?咋咱现在又捡起来了?” 这里头可不是简单“复古”,而是技术上的“迭代升级”。 当年F-14的可变后掠翼,靠的是液压系统驱动,又重又容易出故障,每次机翼转动都得小心翼翼,生怕液压管漏油。 但西飞这六代机用的,是全新的电动伺服系统,比F-14的液压系统轻了一半,反应速度还快了不少,而且故障率几乎降到了零。 更关键的是材料,以前的可变后掠翼因为要承受反复转动的应力,用的是厚重的钢材,现在咱用的是钛合金复合材料,又轻又结实,哪怕机翼反复转动几万次,也不会出现裂纹。 还有个细节很少有人提:这六代机的可变后掠翼,还跟航电系统做了“联动”。 比如战机雷达发现敌方目标时,航电系统会自动计算最佳机翼角度。 要是需要远距离拦截,机翼会自动收窄提速;要是需要近距离缠斗,机翼会稍微展开一点,保证机动性;甚至在加油的时候,机翼还能调整到特殊角度,方便加油机对接。 以前这些动作都得飞行员手动操作,现在全靠电脑自动完成,飞行员不用分心管机翼,就能专心跟敌机“过招”。 那为啥西飞非要搞这么复杂的技术?说到底还是为了满足航母战斗群的“远海需求”。 现在咱国家有了辽宁舰、山东舰,还有福建舰这型带电磁弹射的航母,以后肯定要往远海走,面对的环境也更复杂。 而有了这型六代机,情况就反过来了:咱的战机既能在航母上稳稳起降,又能在空战中压着对方打,甚至还能挂着远程导弹,在几百公里外就拦截敌方目标,等于给航母装了一层“移动盾牌”。 可能还有人觉得“搞这么先进的战机没必要”,但你看看现在的国际环境:美军在亚太部署了更多的航母,日本、韩国也在买F-35,甚至想搞自己的舰载机。 咱要是不拿出点硬家伙,怎么保护自己的海上利益?比如台湾海峡、南海这些地方,要是没有强大的舰载机部队,别人就敢随便来挑事。 而有了西飞这型六代机,再配上福建舰的电磁弹射,咱的航母战斗群就能在远海站住脚,让那些想搞事的国家不敢轻易动手。 说到底,这型六代机让大家“看不懂”,恰恰是咱技术进步太快的证明。 以前咱追着别人的尾巴跑,别人出啥咱学啥,现在咱开始搞别人没搞过的创新,自然会有人觉得“意外”。 以后说不定还会有更多“看不懂”的装备冒出来,但每一次“看不懂”,都是咱国家实力提升的见证,都是咱能在国际上挺直腰杆的底气。 参考资料:凤凰网
这一回,别说是外国人一头雾水了,就连中国人自己都看不明白了! 在成飞的歼-3
盖说社会
2025-08-16 09:26:0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