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寿,是周恩来总理的亲弟弟。周恩来在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主任的时候,周恩寿是第四期学员。后来周恩寿在一次战斗中受了伤,离开了革命队伍,在天津、哈尔滨等地经商。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寿到北京找到周总理,希望参加到新中国的建设中,给安排个工作。周总理说:“你离开革命队伍这么多年了,什么也不懂,怎么能现在就安排工作呢?一切都要从头学起。”
就这样,周总理安排周恩寿到华北大学去学习,完成学业后,把他分配到了钢铁工业局,后来调到了内务部。
周恩寿在内务部工作的时候,周总理特意吩咐内务部长曾山说:“周恩寿是我的弟弟,为了避嫌,你给他的职务要低一些,工资要少一些。”
后来周恩寿患上了严重的胃溃疡,无法正常上班,经常需要休假。当时周恩寿已经五十多岁了,周总理觉得他无法正常上班,却又拿着全工资,便决定让他提前退休。
周总理找到曾山,让他安排周恩寿退休的事。曾山以为周总理只是怕落人口实走个过场,迟迟没有办理,后来周总理再次找到他说:“你怎么还没给我办这个事?再不办的话我就要处理你了。”
周恩寿退休以后,收入明显减少,家里养着六个孩子,负担很重。周总理不让周恩寿向组织申请照顾,而是从自己的工资里拿出一部分补贴他们,一直持续了十多年,直到孩子们都参加了工作。
周恩寿家里的房子很小,孩子又多,不够住,于是周总理将周秉德、周秉钧、周秉宜三个孩子接到了西花厅住,星期天让他们回家看望父母。
每到星期天,别人家的孩子都有汽车接送,只有周家的孩子没有,他们当时年纪小不懂事,只觉得心里不是滋味。周秉德向伯父周总理抱怨,周总理严肃地说:“汽车是国家配发给我,让我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我有工作需要才用车,而你们是学生,只能坐公共汽车、骑自行车或走路,不能够享用公家为我配的汽车。”
在周总理的教育下,侄子侄女们从小就明白,不能追求物质享受,更不能与人攀比。 周秉德稍大一些的时候,想要买一辆自行车,但当时一辆自行车很贵,她就去向周总理求助。周总理知道以后对她说:“买自行车是好事,但我只能帮你出一半的钱,另一半需要你自己承担。”
后来周秉德又想买滑冰鞋,周总理还是老规矩,一人出一半。
周秉德懂事以后才明白,周总理是想要用这样的方式,让她珍惜和爱护这些来之不易的东西。
周总理在家中就是这样一位严厉又温和的长者形象,他用自己的方式为家人们作了表率,绝不以权谋私,一心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