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联合早报》今日发文称:“客观而言,如果不是贸易战和美国经济制裁的倒逼,中

赵财苗 2025-08-16 08:21:26

新加坡《联合早报》今日发文称:“客观而言,如果不是贸易战和美国经济制裁的倒逼,中国的产业水平也许不会进步得这么快,甚至还可能继续沉浸在当年那种‘全面超越’的自我陶醉之中。由此看来,外部制裁也可以成为敲响警钟、催人奋进的因素。” ​不可否认,美国的遏制打压带来了压力,也间接强化了中国的危机意识,但这绝非中国发展进步的主因。真正关键的,是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自力更生精神 —— 面对技术封锁,无数科研工作者日夜攻关;依托完整的产业链,企业主动推进升级换代。从 “跟跑” 到 “并跑” 再到 “领跑”,每一步突破都源于中国人民不甘落后、自主自强的努力,这份内生动力,才是推动产业进步、技术跃升的根本所在。 这话得掰开了说。就像有人说“要不是被人踹了一脚,你未必会跑这么快”,可别忘了,能跑起来的前提是腿上有劲儿,不是谁踹一脚都能从轮椅上站起来的。 看看咱们的高铁,从当年得跟西门子、阿尔斯通讨技术,到现在“复兴号”在京沪线上跑350公里时速,沿线工程师半夜爬起来排查轨道温差应力的日子,谁见过?那些在实验室里对着数据熬红的眼,在车间里反复调试零件磨出的茧,跟美国的制裁八竿子打不着。人家早就憋着一股劲,要让自家的火车跑得比谁都稳、都快。 再说说新能源汽车。比亚迪1995年就开始琢磨电池,那会儿美国还没把“制裁”当常规武器使呢。王传福带着团队在深圳的小厂房里试验电解液配方,失败了上百次,手上的灼伤就没断过。后来特斯拉进来搅局,国内车企反而跑得更欢了,不是怕被挤垮,是觉得“该跟世界顶尖水平较量较量了”。现在咱们的动力电池占了全球60%以上的份额,靠的是生产线24小时连轴转的拼劲,不是等着别人来“倒逼”。 老辈人常说“自己的骨头硬,才扛得住打”。上世纪五十年代,苏联撤走专家,咱们不照样搞出了原子弹?罗布泊的风沙里,科学家们用算盘算出核爆参数,饿了啃口青稞饼,冷了裹件旧大衣。那股子“别人有的咱要有,别人没有的咱也要搞出来”的狠劲,是从娘胎里带来的吗?是从一次次被卡脖子的疼里熬出来的,但根子里是不服输的性子。 《联合早报》只看到了“倒逼”的水花,没瞧见水下的潜流。中国产业升级的蓝图,早就在“中国制造2025”里画好了;科研投入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实验室里的灯光比华尔街的霓虹还亮。这些不是制裁来了才临时抱佛脚,是几代人憋着一口气,要把“落后”这顶帽子扔到太平洋里去。 当然,压力确实能让人更清醒。就像考试前被老师敲警钟,认真的学生只会更用功,而不是等着老师来替他答卷。咱们现在在5G、人工智能领域的突破,看似是对制裁的回应,其实早就在跑道上蓄力了。那些凌晨三点还亮着灯的研发中心,那些在国际展会上跟老外争得面红耳赤的技术人员,图的不是跟谁赌气,是想让中国造的东西,在世界上能挺直腰杆。 说到底,外部的风浪再大,能撑住船的还是船底的钢板。中国产业的进步,从来不是谁逼出来的,是自己要长本事,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要在世界上有说话的分量。这股子从骨子里透出来的劲儿,比任何“倒逼”都管用。

0 阅读:482

评论列表

用户5460好汉

用户5460好汉

2
2025-08-16 09:24

看到机会的能力,而非精神层面的

尼古拉斯凯奇

尼古拉斯凯奇

2
2025-08-16 08:40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国运不可阻挡

13xxxxxx86用户

13xxxxxx86用户

2025-08-16 13:38

外部环境的变化固然对我们有一定影响,但我们从没指望别人的施舍,因为“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就是我们前进路上最大的动力。

赵财苗

赵财苗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