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又变卦,改到10月底 当地时间8月10日,美国财长贝森特表示,预计在10月底

思念绵延不绝 2025-08-15 21:10:50

美国又变卦,改到10月底 当地时间8月10日,美国财长贝森特表示,预计在10月底前完成与大多数国家的贸易谈判。 这已经是今年第三次调整时间表了,从7月9日推到8月1日,再拖到10月,美国政府的谈判桌就像旋转门,总能在最后一刻变出延期的理由。不过这次延期背后,藏着比“拖延症”更复杂的算计。 先看美国国内的烂摊子,7月CPI同比上涨2.7%,核心通胀3.1%,失业率悄悄升到4.2%,非农就业新增仅7.3万人,连美联储都开始犹豫降息节奏。这种节骨眼上,特朗普政府需要给选民一个交代:不是我们不想搞定贸易,是那些“占美国便宜”的国家太顽固。 比如印度,不仅拒绝按美国要求采购石油,还在市场准入问题上寸步不让,结果被特朗普直接加征50%关税。这种“关税大棒”看似强硬,实则是转移国内矛盾的老把戏,毕竟让外国当“背锅侠”比解决经济问题容易多了。 再看国际谈判的僵局,欧盟这边,虽然德国车企为了保住美国市场愿意让步,但法国农业和数字税问题始终谈不拢。7月13日欧盟刚把反制措施延期到8月初,特朗普转头就威胁要对欧盟输美产品加征 30%关税。 更搞笑的是,墨西哥作为美国近邻,双方从7月31日起同意维持现行关税90天继续谈判,结果贝森特前脚说“很快达成协议”,后脚就把截止日期往后推,把墨西哥供应链企业折腾得叫苦不迭。这种反复横跳的操作,连美国商界都看不下去,全国零售联合会警告,关税导致进口成本上升,最终都会转嫁到消费者头上,预计每户美国家庭每年多掏2400美元。 最有意思的是台湾地区的遭遇,原本台美谈判在7月初就接近达成协议,结果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突然介入,要求台积电像日韩企业一样承诺数千亿美元投资,否则就维持32% 关税。这种“强买强卖”的套路,连国民党都看不下去,直言这是“拿战略产业当筹码”。更讽刺的是,美国一边逼台湾让利,一边却在防务合作上降级,连赖清德过境纽约的请求都被拒绝,活生生把“盟友”当棋子耍。 当然,推迟谈判也不全是坏事。对美国政府来说,拖到10月能争取更多时间,比如9月底联合国大会期间,特朗普可能与莫迪会晤,为印美谈判创造转机;10 月又是美国中期选举前的关键期,把谈判成果包装成 “政绩” 再合适不过。 但这种“走一步看三步”的算计,代价是美国的信誉正在加速透支。就像欧盟官员私下吐槽的:“每次他们说‘最后期限’,我们都知道可以再拖两个月。”这种狼来了的游戏玩多了,连美国自己的企业都开始用脚投票,C.H. Robinson Worldwide 的货运总裁直言,企业已经在重新规划供应链,不再把鸡蛋放在美国这个“不靠谱的篮子”里。 说到底,美国的变卦本质上是实力衰退期的挣扎。当10%的基准关税和50%的惩罚性关税都无法迫使贸易伙伴就范时,延期就成了唯一的遮羞布。只是这种“拖字诀”能撑多久?看看美国8月生效的20.1%贸易加权平均关税,这可是 110 年来的最高水平,再想想高盛预测的年底2.9%通胀率,就知道这场游戏的最终买单者,恐怕还是那些排着队买高价咖啡的美国老百姓。

0 阅读:72

猜你喜欢

思念绵延不绝

思念绵延不绝

思念绵延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