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不要再吹嘘什么日本战后崛起的经济奇迹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掠夺的财富和资源足以把日本养肥和变富,而我们一些人却在赞美和羡慕日本战后的经济发展,要知道那都是中国人民的血和泪,对此日本军国主义余孽还恬不知耻的否认罪行,为侵略战争歌功颂德! 1942到1945年间,四万多中国劳工被强行押到日本,这时的他们不再是有名字的人,而是一串被简化的数字,成了投入战争机器、后来又支撑战后重建的 “燃料”。 在北海道不见天日的煤矿里,在九州烟尘滚滚的船厂中,他们过着牲口般的日子,饿了只能啃树皮,病倒了就被随手扔掉,等到战争结束时,存活下来的中国劳工还不到一半,这些消失的生命没换来一块墓碑,却为日本的重建打下了最原始的资本基础。 但光靠人力,远不够撑起一个国家的工业腾飞,更深的掠夺直接对准了整个中国的工业命脉,东京战后很快建起的高楼,钢筋里流着谁的血和铁?答案其实不远。 东京大学的一项经济史研究证实,1946 到 1950 年,日本重工业用的原材料里,有三成能追溯到战争期间从中国抢来的东西,单说工业的 “骨架”,鞍山的钢铁和湖北大冶的铁矿,直接成了日本工业的 “口粮”。 近一千万吨钢铁成品和三千五百万吨铁矿石被不断运走,有统计显示,当时日军每造十支步枪,至少有一支的原料来自大冶,更惊人的是,中国十二万多台机床也被整体拆下来运到日本,直接成了它战后制造业的根基。 支撑工业运转的,除了 “骨架”还需要燃料和金融 “血液”,日本在这两方面的掠夺同样系统又周密,从 1931 年起,东北的煤矿几乎成了日本专属的能源基地,两亿多吨优质煤炭顺着南满铁路,送到日本的兵工厂和企业。 抚顺和华北的矿藏也分别被挖走 2.5 亿吨和 1.2 亿吨,至于财富,总共两万一千吨黄金,不管是金条、首饰还是原矿,全被抢走,单南京一地就损失了六千吨,在山东 “金都” 招远,日军不仅抢走十六吨黄金和大量白银,连二十万吨高品位矿石都没放过。 此外,构成现代工业基础的各种战略矿产,像十五万吨铜、十万吨铝、五万吨镁,还有两亿吨稀土,都成了日本的囊中之物。 当这本带血的账本翻到最后一页,天平两头,是两个国家完全不同却又有因果关系的命运。 一头是日本,从中国抢来的人力设备、资源资本成了它 “战后奇迹” 实打实的第一桶金,解决了经济恢复最根本的物资短缺问题,甚至,三百万件以上的中国珍贵文物和古籍流失到日本,也间接充实了它的文化资本。 另一头是中国一道长达百年的伤口,工业设备和核心资源被抢走,让中国的工业体系几乎瘫痪,发展潜力被严重透支,资源被榨取也直接加重了本土的灾难。 当八亿多吨粮食被强行征走时,留给中国大地的是接连不断的饥荒,仅 1942 年河南的一场旱灾,就夺走了三百万人的生命。 可是,这本沉甸甸的账本直到今天,还有人想硬要合上,甚至用各种说法粉饰它,侵略被说成 “进出”,屠杀三十万人的南京惨案被轻描淡写地叫 “南京事件”,政客们年复一年参拜靖国神社。 而那四万多中国劳工的遗骨问题至今没解决,日本这种行为,不只是在否认历史,更是在系统性地美化侵略,想让后人忘记它曾给邻国造成的巨大伤害。 所以,为什么要一再提起这些?因为公众的记忆容易被表面现象盖住,长期以来,媒体总展示日本的科技和经济成就,很多人只看到它现在的繁荣,却忘了这繁荣的起点是建立在怎样的掠夺和苦难之上,如果只惊叹高楼林立,却不知道那些曾在异国煤矿、工厂里消失的生命,这本身就是被蒙骗了。 有人说,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该向前看,但真正的 “向前看”的前提是脚下有坚实的土地,而历史,就是我们脚下的土地,弄清楚从哪里来,才能明确要往哪里去。 忘了起点,任何 “向前” 都可能只是原地打转,甚至迷失方向,正视掠夺的事实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让 “奇迹” 这个词不再轻飘飘,为了让民族的尊严不再被践踏,也为了让未来的脚步走得更踏实、更清醒。
哈哈哈,利用规则
【18评论】【9点赞】
娟娟
吃中国人的肉,喝中国人的血,该死的日本鬼子
天衣有缝缝
畜生小日本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