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的初春,国民党中统大特务郑蕴侠即将被执行死刑,然而来自北京的一个最高指

趣叭叭呀 2025-08-15 17:23:23

1958年的初春,国民党中统大特务郑蕴侠即将被执行死刑,然而来自北京的一个最高指示,不仅免除了他的死刑,还让他多活了51年,一直活到了102岁。

郑蕴侠,在解放战争时干了不少坏事。

比如沧白堂事件,1946年1月,国共两党及民主人士在重庆沧白堂召开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由于国民党不甘心妥协,并派特务中途捣乱,带头的就是郑,向会场投掷石头、爆竹等物,对与会者恐吓、威胁、谩骂。

接着在2月,郑又制造了较场口血案,1946年2月,在他的指示下,数百名便衣特务提前埋伏,手持铁棍、皮鞭对举行游行示威的民主人士、学生和群众实施了殴打,民主人士郭沫若被打得头破血流,险些遇难,著名女作家丁玲也被打得全身是伤。

再如,同年4月,他指使特务冲入《新华日报》重庆分社,捣毁了印刷机器,企图以此卑劣的手段阻止报纸发行。7月,又派人冲入重庆青年联合会的会场捣乱,打伤与会代表,抢走会议重要文件。

截止1946年底,重庆发生的十多起特务暴力事件,造成不少民主人士和无辜群众的伤亡,此事都与郑蕴侠有关。

1949年11月底,在重庆即将解放之际,郑处理完最后一批文件,本准备乘坐最后一班飞机离开,但不想当时人心惶惶,帮他开车的司机已提前联络好起义事宜,在去往机场的途中,便找借口逃走了,导致郑错过了飞机。

此后,他带着几名亲信准备去投靠杨森的第20军,但又听说20军已经起义了,之后他又把希望寄托在成都的一个亲戚身上,此人名叫王元虎,时任川康边防军第三师师长。

但他没想到王也起义了,当郑找到王时,王还兴致勃勃地对他说:“你若是早点来,我就可以把你加入到起义名单了。”

此言一出,吓得郑蕴侠连夜就离开了,之后他开始在大陆长达八年时间的东躲西藏,八年期间他数次更换姓名,辗转数地,但对于他被捕的说法却有着较多版本。

有说,他为了安全起见,把携带的军装及证件全部销毁,并化名为刘正刚,以落难的商人身份,隐居在一个小山村。

但即便隐姓埋名,他的日子过得也不太平。解放之初,流匪众多,一群土匪听说他是外地来的落魄商人,就想从他身上刮点钱财出来。

一天晚上,这群土匪潜入郑蕴侠的住所,搜走了他的一块金表,此后,郑在村子里也不敢待了。

之后和亲信又逃往涪陵,进入一家工厂工作。郑从小成长于优渥的家庭,受过良好教育,学过法律,又是黄埔军校第六期的学员,文化水平过硬,凭借此优势,很快便成为工厂积极分子。

但在一次诉苦大会上,有人提到了较场口惨案,他害怕自己暴露,之后又逃到贵州一个偏远山区,当起了卖货郎,并娶了当地一位妇女为妻,以便更好的隐藏。

但后来在肃反运动中,他还是暴露出了马脚,最终被捕归案。

也有说,他装作大字不识的农民,但却在不经意间用了一个成语“不翼而飞”,导致身份暴露。

总之,在1957年,郑蕴侠被抓捕归案,经过审讯后,他被判处了死刑。

到1958年,就在准备对他执行死刑时,郑的人生忽然迎来了转机。

因为死刑犯核准要报请最高人民法院,一天,毛主席在翻看案件汇报时,无意间看到了郑蕴侠案,并从审理文件中注意到一个细节,郑在台儿庄战役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之后主席召开了一个会议,在会上指出:"对待历史人物要具体分析。即使是犯了严重错误的人,只要认罪悔改,也要给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

根据主席指示,高院对郑案又进行了重审,由死刑改判无期,郑蕴侠就这样活了下来。

在之后的监狱生涯中,他积极配合政府肃清隐藏在人民内部的国民党特务,并将自己过往的经历撰写成书,特别是关于台儿庄战役期间的情报工作经验。

这些积极表现使他相继获得了减刑,从无期到20年,再到15年。

1975年时,政府对国民党战犯进行了大特赦,郑蕴侠也在这次特赦中出狱。

获得自由后,他开始从事教育行业,还被当选为县政协委员。

2005年,在他生病住院期间,曾请求去过一趟重庆较场口,站在历史面前,他为自己所犯的罪行深深地忏悔着。

后来在他陷入昏迷时,嘴里不停念叨着:“我不该打人!”

2009年3月,郑蕴侠病逝,享年102岁。

在他死后,人们在他的日记中发现这样一句话:“不求洗白,但求不忘。”

0 阅读:175
趣叭叭呀

趣叭叭呀

趣叭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