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国务卿蓬佩奥今天(8月15日)发文写道:“普京已经耗尽了他的军事实力,耗尽

天天纪闻 2025-08-15 17:17:55

美国前国务卿蓬佩奥今天(8月15日)发文写道:“普京已经耗尽了他的军事实力,耗尽了他的经济实力,并且正在耗尽特朗普总统的耐心。”蓬佩奥还转发了自己接受福克斯采访连线的视频。   从时间线来看,蓬佩奥的言论恰逢特朗普与普京在阿拉斯加安克雷奇举行历史性会晤的当天。这场被外界称为“特普会2.0”的峰会,选址在冷战时期监视苏联的军事基地埃尔门多夫-理查森联合基地,本身就传递出强烈的战略信号。   3.2万名美军的驻扎、F-22战斗机群的展示,以及会谈前特朗普与欧洲领导人的密集协调,都显示出美方试图通过“军事威慑+外交施压”的组合拳,迫使普京在俄乌冲突问题上让步。而蓬佩奥此时抛出“耗尽耐心”的说法,更像是为这场峰会预热,试图在舆论层面塑造特朗普对俄强硬的形象。   不过,要理解蓬佩奥的言论逻辑,需要回溯特朗普政府对俄政策的演变轨迹。自2024年二次执政以来,特朗普团队的对俄策略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初期延续了第一任期内“交易式外交”的风格,试图通过承认克里米亚现状等条件换取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妥协,但遭到泽连斯基政府的强烈反对。   随着俄乌冲突长期化,欧洲盟友的压力与国内鹰派的批评逐渐加剧,特朗普的态度开始转向强硬。今年7月,国务卿鲁比奥公开表示“总统对等待俄罗斯采取行动结束冲突的耐心正逐渐消退”,并威胁将对俄实施“非常严厉”的关税。   这种政策转向在阿拉斯加峰会前达到高潮——特朗普不仅在与欧洲领导人的视频会议中承诺“停火优先”,还暗示若谈判破裂将采取更激进的制裁措施。   蓬佩奥的言论,正是这种政策转向的镜像反映。作为共和党传统建制派的代表,他试图通过渲染普京的“虚弱”,为特朗普政府的强硬路线背书。但现实情况远比这种简单化的表述复杂。   从军事上看,俄罗斯的战术导弹产能在2025年达到历史峰值,“榛树”高超音速导弹的量产能力和Kh-101巡航导弹的月产50枚的稳定供应,使其在俄乌前线仍保持着火力优势。   经济方面,尽管西方制裁导致俄GDP增速放缓至2%-2.5%,但能源出口多元化和军工复合体的战时动员,使其经济韧性远超预期。普京在12月的年度记者会上甚至宣称“俄罗斯经济整体稳定可靠”,这种底气显然与蓬佩奥的描述存在偏差。   真正影响特朗普耐心的,或许是地缘政治层面的博弈失衡。随着白俄罗斯倒向东方、中亚国家在能源合作上的摇摆,俄罗斯在传统势力范围的影响力正在被稀释。   更关键的是,欧洲盟友的态度变化——德国总理默茨在峰会前明确表示“不能接受领土换和平”,法国总统马克龙则呼吁“停火应先于任何谈判”——迫使特朗普在战略选择上陷入两难。   这种压力在阿拉斯加峰会的筹备过程中尤为明显:特朗普原本设想的“领土交换”方案被欧洲否决,最终不得不将议题收缩至停火协议的达成。   当峰会在当地时间8月15日上午拉开帷幕时,特朗普的开场表态耐人寻味。他在与普京的一对一会谈中,既强调“美国优先”的原则,又暗示“时间窗口正在关闭”。   这种软硬兼施的策略,与蓬佩奥的“耗尽耐心”论形成呼应。但普京的回应却展现出老辣的外交手腕:他一方面提出将进攻性战略武器管控与乌克兰问题挂钩,试图将议题引向对俄有利的方向;另一方面通过财政部长西卢安诺夫的参与,释放出寻求经济合作的信号。这种“以谈促拖”的战术,显然让特朗普团队感到棘手。   峰会结束后的联合新闻发布会,成为验证蓬佩奥言论的关键节点。特朗普在会上宣布,双方就停火协议的框架达成初步共识,但拒绝透露具体细节。   当被问及是否对普京失去耐心时,他的回答模棱两可:“我们进行了坦诚的对话,但行动比言语更重要。”这种表述既未完全支持蓬佩奥的说法,也为后续政策预留了空间。   相比之下,普京的表态更为直接:“俄罗斯始终愿意谈判,但不会在压力下妥协。”这种立场的差异,揭示出美俄之间的战略鸿沟依然难以弥合。   值得注意的是,峰会后的24小时内,特朗普团队的行动轨迹透露出微妙变化。国务卿鲁比奥紧急召见俄罗斯驻美大使,就制裁问题进行磋商;财长贝森特则在接受CNBC采访时暗示,若停火协议未能在50天内落实,美国将对俄实施“史无前例”的金融制裁。   这些动作与蓬佩奥的言论形成闭环,共同构建出对俄施压的舆论场。但分析人士指出,这种“舆论战+制裁威胁”的组合,本质上是特朗普政府在中期选举前的政治操弄——通过塑造“硬汉”形象,争取保守派选民的支持。  

0 阅读:93

猜你喜欢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