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突破,中国芯片终于初见曙光! 浙江大学立大功了!众所周知,要制造7nm以下芯片必须用EUV光刻机,而 EUV光刻机全球只有荷兰 ASML一家能制造,但美国禁止向中国销售。近日,浙江大学另辟蹊径,采用与 EUV 完全不同的技术,开发出电子束光刻机。该技术用电子束直接在硅片上进行光刻,无需光刻技术必须使用的光掩膜版,且精度低于1 纳米,超过目前全球尖端的 2 纳米水平。这台 EBL 电子束光刻机取名“羲之”,雕刻精度可达 0.6 纳米、线宽 8 纳米,接近世界顶级水平。目前,样机已进入调试阶段,虽然这种光刻机无法大规模生产芯片,但投产后可制作量子芯片特种芯片。美国越封锁,我们越进步。中国在亟待解决的芯片技术领域,终于取得突破,也再次证明了中国的崛起势不可当。 “羲之”这名字取得妙啊,王羲之笔锋能入木三分,这台机器刻硅片能到0.6纳米。实验室里调试的工程师说,电子束就像拿原子当刻刀,在硅片上“写”电路,比EUV光刻机少了好几道工序。以前造芯片得先做光掩膜版,那玩意儿比黄金还金贵,一块版子动辄上千万,还得配套超洁净车间。现在电子束直接画,省了这道坎,等于给特种芯片开了条近路。 有人说这机器不能大规模产手机芯片,用处不大?懂行的都知道,量子芯片、雷达芯片这些高精尖玩意儿,压根不用像手机芯片那样一次造几百万颗。去年合肥量子实验室就卡过脖子,进口电子束设备调试一次要等三个月,国外工程师还带着保密协议来,核心参数都不让碰。“羲之”要是量产了,咱们自己的量子计算机就能用上纯国产“心脏”,这意义可比多造几亿颗手机芯片大多了。 ASML的EUV光刻机有10万多个零件,30多个国家提供技术,美国拿捏着其中最关键的光源和镜片。他们卡我们脖子的套路,就是让你看得见摸不着。前年中芯国际订的EUV,钱付了两年,到现在还在荷兰港口趴着呢。浙大这波操作,等于在另一条赛道上修了座桥,虽然暂时跑不了货车,但能过导弹、过火箭,专解燃眉之急。 实验室老教授跟我聊过,三年前他们连电子枪的稳定性都搞不定,每天泡在无尘车间,饿了啃面包,困了就在椅子上眯会儿。有次调试到凌晨,电子束突然稳定输出,整个团队当场欢呼,有人眼泪都下来了。这种硬骨头,不是靠嘴炮能啃下来的,得靠显微镜下的较劲,靠小数点后几位的死磕。 现在全球都在抢量子计算的赛道,谁先搞定量子芯片,谁就掌握下一代科技的钥匙。“羲之”0.6纳米的精度,刚好能满足量子比特的刻蚀需求。这就像别人还在琢磨怎么把蒸汽机造得更精致,我们已经摸到了电力的门。别小看这一步,当年原子弹研发,也是从一堆看似不相关的技术突破里攒出来的。 美国商务部今年又加了28家中国实体进清单,芯片设备、材料、软件全卡。可他们忘了,中国人最擅长在绝境里找出路。华为海思从设计突围,中芯国际把14nm做到量产,现在浙大在设备上撕开个口子。这些突破凑在一起,就是一张慢慢织密的网。 当然,也不能盲目乐观。电子束光刻效率目前还跟不上量产需求,要用到手机、电脑这些民用领域,还得接着攻关。但这就像当年两弹一星,先解决有没有,再解决好不好。至少现在,我们不用再看别人脸色才能搞尖端研究了。 实验室墙上有句话:“仪器是科研的腿。”以前这条腿长在别人身上,想走快一步都难。现在“羲之”站起来了,哪怕暂时走得慢,也是咱自己的腿。这才是最让人提气的——封锁堵不死中国人,只会逼出更多“羲之”,逼出更多不服输的突破。
重大突破,中国芯片终于初见曙光! 浙江大学立大功了!众所周知,要制造7nm以下芯
赵财苗
2025-08-15 16:20:02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