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亚萍的经历震撼到我了,据说十岁时候她想去省队打球,那些打不过她的都被录取,而她

豌豆大说法 2025-08-15 15:23:07

邓亚萍的经历震撼到我了,据说十岁时候她想去省队打球,那些打不过她的都被录取,而她却被淘汰了,回家后爸爸才跟她讲明一个原因,没想到这个缺点竟变成优势,助她成为“乒乓女皇”! 邓亚萍,在体育界响当当的人物。8月14日,邓亚萍抖音一则视频,化身美食博主,做了满满一桌美食,不久引来无数网友围观和评论。 想不到邓亚萍除了球技一流,做饭也嘎嘎好。评论区讨论更多的还是邓亚萍的励志故事。 邓亚萍 1973 年出生在河南郑州,她的乒乓球之路充满了坎坷。她 5 岁就开始跟着父亲学打乒乓球,8 岁就拿到了河南省乒乓球儿童组冠军,1982 年,9 岁的她在全国业余体校分区赛中获得乒乓球女子单打冠军。 就这成绩,要是换做别人,那进省队不得跟玩儿似的。 可邓亚萍不行,为啥呢?因为她个子太矮。 她 10 岁的时候,满心期待能进省队打球,当时那些水平不如她的都被录取了,可她却被淘汰了。回家后,父亲才跟她说实话,就是因为个头矮,人家觉得她没发展前途。 这对一个10岁的孩子来说,打击得有多大啊。一般的孩子,可能就被这一棍子给打趴下了,从此对乒乓球的热情就熄灭了。 但邓亚萍没有,她骨子里就有那股不服输的劲儿。 被省队拒绝后,邓亚萍没有放弃,反而练得更拼命了。她父亲为了支持她,把她送进了一个非正规的小训练营,这训练营条件那叫一个艰苦,教练、器材、场地啥都缺,训练时间还得跟别人错开。 可邓亚萍不在乎,在这儿,她练得更狠了。 半年后,在一场比赛中,这支被人看不起的 “杂牌军”,居然把省队打得落花流水,而邓亚萍就是其中最耀眼的那颗星,一场场硬仗她都能赢下来。 后来,邓亚萍拿下了全国第一,又去参加国家队的选拔。可谁能想到,历史又重演了,教练组里有人还是因为她个子矮,觉得她在国际赛场上打不动,不看好她进国家队。 好在啊,她遇到了自己的伯乐 —— 国家队名帅张燮林。张燮林看中的不是邓亚萍的身高,而是她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头。 在张燮林的坚持下,邓亚萍终于踏进了国家队的大门。 进了国家队,这才只是个开始。邓亚萍心里清楚,自己是被张燮林教练力排众议留下来的,不能让人觉得自己是靠关系进来的,必须得证明自己配得上这身国字号战袍。 于是,她开启了 “拼命三娘” 模式。别人训练完就休息了,她还在球台边加练;别人练两小时,她练四小时。 有时候练得汗水湿透了地面,膝盖上全是淤青。 就这么靠着这股狠劲儿,她先是拿到了亚洲冠军,接着又成了世界冠军,最后在奥运会上一口气拿了四块金牌,从那个最不被看好的小个子,变成了世界乒坛让人闻风丧胆的 “大魔王”。 1989 年,16 岁的邓亚萍首次参加世乒赛就夺得女双冠军。 14 年的运动生涯里,一共获得了 18 个世界冠军,在女子乒坛连续 8 年排名世界第一。 这成绩,前无古人,后也很难有来者。 邓亚萍的成功,可不仅仅是在赛场上。1997 年退役后,她选择了一条很多运动员都不敢尝试的路 —— 读书。 她去了清华大学学英语,这对一个从小就练球,文化课基本没怎么系统学过,英语几乎零基础的人来说,难度可想而知。 但邓亚萍还是那股子劲儿,别人用英语聊天,她连句完整话都说不出,那就从最简单的单词背起,一本教材看不懂,就一句句翻词典啃下来。 靠着这股子拼命的精神,她不仅顺利从清华毕业,而且成绩还不差。后来,她又去了英国诺丁汉大学,接着挑战剑桥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她不是去混文凭的,而是真真正正地写论文、做研究。 不过,邓亚萍的人生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她在退役后的生活里,也遭遇了不少争议。比如那张她单膝跪地接受学位证书的照片,被一些人说成是 “向洋人下跪”“崇洋媚外”,可那其实是剑桥大学几百年来的正式仪式,是对老师的尊重。 还有她后来跨界到互联网,担任《人民日报》下属 “人民搜索” 的负责人,因为项目没成功,被人骂 “败光国家 20 亿”,但实际上是外人炒作,投入远没有那么多,很多数字都是被夸大了的。 这里特意说明下。 但这些争议并没有打倒邓亚萍,都五十出头的她,依旧活跃在各种场合,演讲、访谈、出席活动。 邓亚萍的一生,她从来没走过捷径,从因身高被省队拒绝,到成为世界冠军;从退役后零基础学英语,到考上剑桥大学;再到跨界进入科技圈,哪怕失败了也勇敢面对。 她的经历,就像是一部励志大片,告诉我们什么叫坚持,什么叫不服输。 咱们普通人,在生活里遇到点挫折就怨天尤人,看看人家邓亚萍,还有啥理由不努力呢? 信息来源: 鲁中晨报 2024年8月16日,邓亚萍透露:18岁儿子获全国冠军

0 阅读:9
豌豆大说法

豌豆大说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