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表示,基辅的欧洲支持者应该停止对华盛顿提出要求,并为解决乌克兰冲突做出更多贡献。 贝森特称,特朗普总统周五在阿拉斯加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峰会之前制定了“谈判策略”,他需要的是欧盟的“一些协调”。 贝森特强调,特朗普已制定好“谈判策略”,现在唯一需要的,是欧盟拿出“一定程度的协调配合”——说白了,就是少说多做,掏钱出力。 欧洲国家其实没闲着。德国总理默茨刚召集了一场欧美高层线上会议,拉上英国、法国、意大利、波兰和欧盟领导人,甚至把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也请进线上会议室。 他们达成五项“关键要求”,核心是希望特朗普在峰会上推动停火,并确保乌克兰获得“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英国首相施凯尔也赶在峰会前约见泽连斯基,强调现有“可行机会”促成停火。但这些动作在贝森特看来,更像是“口头表演秀”。 他毫不客气地指出,美国已经对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印度加征50%的二级关税,而欧盟却毫无跟进动作,欧洲公司仍在购买印度精炼的俄油产品。 这种“严于律美、宽以待己”的双标,让华盛顿相当窝火。美欧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摩擦由来已久。 特朗普政府转向外交谈判解决冲突后,欧盟部分成员国反而成了基辅更激进的“支持者”,双方甚至公开互相指责对方推卸责任。 这种分歧在“掏钱出力”的具体行动上尤为明显。今年2月贝森特访问基辅时,就向泽连斯基提出一项“经济合作协议”:用乌克兰的矿产资源开采权,换取美国持续援助。 四个月后,美乌重建投资基金正式启动,贝森特高调宣称“任何资助俄罗斯战争机器者不得从乌克兰恢复中获益”——这句话看似针对俄罗斯,实则也在敲打那些对俄制裁不力的欧洲公司。 这份被媒体称为“矿产换援助”的协议,要求乌克兰将稀土金属、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未来收益的一半投入重建基金,而美国则承诺加强武器供应,包括爱国者防空系统、装甲车和精确制导导弹。 协议内容显示,美国公司将在乌克兰投资项目上享有优先权,并通过监督委员会掌控基金决策权。 阿拉斯加峰会前的博弈越发微妙。贝森特提前亮出底牌:若会谈破裂,美国将对俄升级制裁至“前所未有”程度,重点打击任何与俄交易国家的二级制裁机制,最高可征100%关税。 他同时喊话欧洲加入对俄制裁阵营,强调“总统正在建立施压杠杆,需要欧洲人帮忙”。 普京则带着核按钮装置飞往阿拉斯加——这片1867年以720万美元卖给美国的土地,被俄罗斯民族主义者称为“我们的阿拉斯加”,此行本身就带着雪耻意味。 特朗普则把会谈比作“下棋”,预估失败概率25%,若顺利将立即安排美俄乌三方会谈。 贝森特的“闭嘴论”表面针对乌克兰问题,实则揭穿了美国对欧洲的三重不满:既要享受安全保护伞又不愿承担相应成本,既要指挥美国行动又不肯统一内部立场,既要谴责俄罗斯却持续购买其能源产品。 当德国《莱茵邮报》称此次峰会为“欧洲外交团结试金石”时,贝森特或许在冷笑——若欧洲真能团结,何至于连数字税都搞不定? 这场围绕乌克兰的博弈,早已超越地缘政治,成为检验欧美同盟成色的试纸。而试纸上最显眼的污渍,恐怕是那句大实话:“要么行动,要么住口”。 参考资料:外媒:“普特会”前,欧洲欲与乌克兰划出“共同红线” 2025-08-10 19:50·参考消息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表示,基辅的欧洲支持者应该停止对华盛顿提出要求,并为解决乌克兰
观今言史啊
2025-08-15 15:20:59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