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看了,他已经死了,”2008年汶川地震中,一位父亲背着高大的儿子,徒步25

如梦菲记 2025-08-15 15:19:12

“不用看了,他已经死了,”2008年汶川地震中,一位父亲背着高大的儿子,徒步25公里带儿子回家。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大地突然剧烈摇晃起来,程林祥和妻子刘志珍正在水磨镇的工地上干活,砖石从高处滚落,尘土飞扬中两人意识到这不是普通的地震。   他们顾不上手头的活计,拔腿就往家里跑,一路上看见房屋倒塌,山体滑坡,心里越来越不安。   回到家里发现房子虽然开裂但没有倒塌,小儿子程勇也平安从学校回来了,这让他们稍微松了口气。   可是大儿子程磊在25公里外的映秀镇漩口中学读书,那里是重灾区,电话打不通,道路也被阻断,程林祥夫妇的心悬在半空中。   第二天天还没亮,夫妻俩就冒着大雨出发了,山路被滑坡彻底堵死,汽车根本无法通行,他们只能靠双脚一步步往前走。   余震不断袭来,头顶的石头随时可能砸下来,脚下的路面泥泞不堪,鞋底很快被尖锐的石子磨破,脚底渗出血来,但他们顾不上疼痛,只想快点见到儿子。   几个小时后终于到达映秀镇,眼前的景象让他们心都凉了,漩口中学的教学楼塌了一半,程磊所在的教室早已面目全非,到处都是钢筋水泥和碎石瓦砾。   程林祥和刘志珍立刻冲进废墟寻找,用双手扒拉着石块,手被磨破了也不停下,鲜血和泥土混在一起,染红了碎砖。   整整一天过去了,天黑了,暴雨还在下,他们什么也没找到,晚上只能和其他受灾群众挤在临时搭建的窝棚里过夜,遇到程磊的同学告诉他们,地震发生前程磊还在教室里认真看书。   这个消息像一块巨石压在他们心上,但他们不愿意相信最坏的结果,第二天他们忽然想到,也许程磊自己跑回家了,于是又花了四个多小时赶回水磨镇。   可是家里空荡荡的,程磊没有回来,失望和绝望交织在一起,他们没有停下脚步,决定再回映秀镇继续寻找。   5月15日,这是他们第三次赶往漩口中学,这次他们带上了程磊的校服和毛毯,好像有什么在冥冥中指引着他们,来到学校废墟后面的一块水泥板前,程林祥钻进缝隙一看,发现了三具遗体,其中一个正是程磊。   程磊的后脑勺被砸出一个大伤口,胸口也被重物压断,早已没有了气息,看到儿子这个样子,刘志珍哭得撕心裂肺,程林祥也跪在地上泪流满面,悲痛归悲痛,他们决定把程磊带回家。   程林祥用校服给程磊换上,用红色的毛毯裹住上身,就像小时候儿子生病时那样细心呵护,16岁的程磊身高已经比父亲高出2厘米,体重有100多斤,对于瘦弱的程林祥来说,这份重量沉得让人喘不过气。   但他没有抱怨一句,蹲下身子把儿子背起来,用布绳牢牢固定好,和刘志珍一起踏上回家的路。   山路泥泞不堪,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碎石时不时从山上滚落下来,程林祥每迈一步都异常艰难。   汗水和泪水混在一起,模糊了视线,但他从来没有想过要放下儿子,刘志珍在旁边帮忙,路面平坦的地方她会和丈夫一起用简易担架抬着程磊,路面狭窄的地方就只能让程林祥独自背着走。   路上遇到过救援队伍和医护人员,一位军医看到程林祥背着儿子,上前想帮忙检查情况,程林祥只是停下脚步,摇了摇头,声音沙哑地说:"不用看了,他已经死了。"   军医愣在原地,再也没有上前,其他路人也都默默让开道路,没有人多说什么,因为大家都明白这个父亲正在经历什么。   程林祥好几次被路上的石头绊倒,每次跌倒后他都会轻声对儿子说声"对不起",然后重新站起来继续前行,25公里的山路平时坐车只要半小时,那天他们走了整整一天,直到夜晚11点才回到家。   家里的老人和弟弟程勇都没有睡觉,一直在等着他们回来,看到程磊的样子,老人忍不住啜泣出声,程勇像从前那样贴在哥哥身边,只是这一次哥哥再也不会回应他了。   程林祥把程磊安葬在自家的菜地里,这违背了当地没成家的孩子不能葬在祖坟的习俗,但他坚持这样做,第二年春天,坟头长出了几株野向日葵,刘志珍说那是儿子初中生物课上种过的品种。   2011年,他们有了第三个儿子,取名"天乐",寓意平安快乐,新生命的到来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新的希望,刘志珍忙着照顾孩子,慢慢从巨大的悲伤中走出来。   程勇也长大成人,考上了大学,毕业后找到工作,成了家里新的骄傲,如今17年过去了,水磨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宽敞的公路代替了当年泥泞的山路,从镇上到映秀现在只需要20分钟就能到达。 那25公里不仅仅是地理上的距离,更是一个父亲对儿子最后的承诺,在时间的长河中,有些路走一次就是一辈子,有些爱永远不会被任何灾难摧毁。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中国侨网——父亲背儿遗体回家:震后一个普通人家的辛酸悲苦 人民网——汶川地震15周年回访

0 阅读:8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