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47岁的著名数学家陈景润迎娶29岁女军医,婚后生下儿子陈由伟。如今,

小史论过去 2025-08-15 13:17:43

1980年,47岁的著名数学家陈景润迎娶29岁女军医,婚后生下儿子陈由伟。如今,他这唯一的儿子生活得怎样了? 陈景润1933年出生在福建福州一个普通职员家庭,从小就对数字感兴趣。家里孩子多,日子过得紧巴巴,但他上小学时就爱拨算盘算账。1949年考进福州英华中学,课堂上总盯着黑板上的公式,下课还自己演算。1950年进厦门大学数学系,每天泡图书馆看书,毕业后先在北京四中教书,讲台上写满定理证明,下课批改作业。1954年调回厦大当资料员,整理旧期刊,逐页扫描内容。1957年进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办公室里草稿纸堆成山,一坐就是一整天推导数论问题。1966年他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的1+2形式,这成果在1973年《中国科学》杂志上发表,瞬间让他名声大噪。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0年当选学部委员,一辈子专注研究,忽略了健康,常常工作到深夜。 其实陈景润前半辈子一头扎进数学,两耳不闻窗外事,人到中年身体出问题才去医院看病。1979年春天在北京医院,遇见进修的护士由昆,她来自贵州,是29岁女军医。两人从病情聊天开始,渐渐多起来。陈景润不近女色,却对她感兴趣,主动表白。由昆起初犹豫,年龄差和社会地位悬殊,但陈景润坚持,多次表达,还说不在一起就终身不娶。由昆终于同意。1980年8月25日,两人领结婚证,没办仪式,不收礼物。婚后住简陋公寓,陈景润继续研究,由昆管家务。1981年儿子陈由伟出生,取名结合父母姓氏,希望他健康成长。 陈由伟小时候在北京胡同长大,活泼调皮,像其他男孩一样爱玩。陈景润老来得子,对儿子宠爱有加,不像外人眼里的古板数学家,在家当开明爸爸。孩子犯错,由昆想教育,他总拦着,说这是小孩天性,需要引导。他讲家庭民主,带孩子探索生活,就算儿子拆家里的东西,包括他的计算器,他也不生气,一起复原。父子俩像朋友,无话不谈,陈由伟上小学后,常讲学校趣事,陈景润认真听,给建议。这种相处一直到陈景润去世。童年虽幸福,但陈由伟面对父亲光环压力大。老师同学知道他身份,总问数学题,以为他天生强,甚至推他参加奥数。他没被父亲逼学数学,但周围人日复一日的话,让他开始厌恶数学,转而学音乐、美术、体育,公开拒绝去数学班。 高中时,陈由伟不顾别人眼光,选文科。大学报北京商科专业,拒绝厦门大学邀请。1996年陈景润63岁因肺炎去世,这对陈由伟打击大,生活像失了方向,之前兴趣都淡了。留学加拿大,继续商科,但渐渐对数学生兴趣,或许受父亲耳濡目染。他打电话告诉母亲,转系学数学。从头学起,需要严密逻辑,没十足把握,但他坚持,体会到数学魅力,完成硕士学位。回国后,对母亲说有脸给父亲扫墓。 毕业后,陈由伟没走纯数学路,而是创业,受母亲军医影响,投身医疗行业,成立健康服务公司。这是他愿意奋斗的领域,在商学和数学基础上取得成就。公司起步时,他奔波洽谈,签订合同,逐步扩大规模。现在生意稳定,在业界有声誉。他还担任厦门陈景润科学基金会主席,推动科技人才培养。偶尔回厦大看父亲雕像,参加校友会,分享父亲事迹。陈由伟继承父亲聪敏,在不同道路创造精彩。 陈景润去世后,遗体捐献科学,由昆退休继续医疗工作。陈由伟结婚生子,家庭和睦。工作之余,他受邀讲座,讲父亲故事,鼓励学生追数学梦想。他的选择多变,从叛逆学文到转数学,再到医疗创业,没固定轨道,但找到属于自己的轨迹,像父亲一样为之奋斗。精神契合,才是最好的纪念。

0 阅读:35
小史论过去

小史论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