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太原兵工厂的刘贵福,听说八路军打了胜仗,就带16个工友投奔八路军,谁料这一去,就让他成为了青史留名的大功臣! 主要信源:(德州新闻网——德州记忆|军工英雄刘贵福;中国科普网——我军“第一枪”设计师刘贵福) 全面抗战打响后,八路军和新四军开进日军占领区后方建立根据地,打起游击战来。 部队越来越多,枪炮弹药不够使就成了大问题。 靠着缴获敌人装备顶不了多大用,队伍干脆自己动手搞兵工,边打仗边摸索造武器,慢慢攒出一套家当。 这些搞军工的后来都成了新中国兵工事业的顶梁柱。 1940年7月,咱们自己的新步枪试制成功。 整条枪三公斤多重,打7.9毫米子弹,准头好,刺刀带弹簧一按就弹出来,战士们拿在手里称手得很。 正赶上八月建军节,就叫它"八一式"步马枪。 图纸立马分到晋东南各兵工厂批量生产,前线部队很快用上了新家伙。 造枪还不够,打鬼子还得有重家伙。 百团大战过后,彭德怀让人送来缴获的日本掷弹筒,交代兵工干部刘鼎带着攻关。 刘鼎把三个兵工厂的技术骨干都召集起来,可两大难题摆在面前。 造炮筒的好钢材没有,铸炮弹的黄铜也缺;加工炮管炮弹的机器更是稀罕物。 工人们想出个土法子,扒鬼子铁路的铁轨当原料。 然后再把太行山老乡焖火烧铁的土方子改良使用,硬是炼出能用的炮钢。 谁知第一次试射就炸了膛,当场牺牲了个老师傅。 后来不断改进,到1941年4月,咱们自己的掷弹筒正式定型,炮口五厘米粗,最远能打七百米,比鬼子原装货也不差。 五月刚出厂就送前线,打得日军直犯嘀咕,说八路军在太行山里搞起了洋兵工厂。 太行山深处的黄崖洞兵工厂是主阵地,七百多工人守着二十多台机床,靠蒸汽机发电干活。 天黑车间里电灯通明,机器轰隆响,运输队连夜往返,刘鼎后来回忆那场景,说就像把天津卫搬到了太行山。 这里造出的炮弹要过日本中将阿部规秀的命,东京的《朝日新闻》还专门报道过这事。 说到兵工英雄,刘贵福绝对是个代表人物。 八路军第一支自产步枪就是他和工友们鼓捣出来的。 1939年毛泽东题词夸他是"生产战线上的英雄",后来新中国评第一批全国劳模,他就在头排。 这山东汉子1907年出生在宁津县穷苦人家,六岁那年父亲躲债跑关东,全靠母亲给人做饭缝补拉扯兄弟几个。 十六岁投奔在北京修械所当工匠的堂伯父,在冯玉祥部队当学徒学会了造枪械。 军阀混战那些年,他带着手艺换了好几个兵工厂,没少受工头欺负。 1937年太原遭轰炸那会儿,刘贵福正在太原兵工厂干活。 看着国民党军往后撤,八路军列车往前线开,这个老工人心里透亮了。 在南逃的火车上遇见地下党员赵国强的劝说,他带着十五个工友掉头爬上北行货车。 临汾八路军办事处里,彭雪枫、杨立三热情接待他们,朱德总司令还亲自接见。 吃着热乎饭,听着暖心话,刘贵福眼圈发红:"这才是咱工人的靠山啊!" 年底他们走到延安,被分到柳树店兵工厂。 那会儿条件要多差有多差,工具得自己打,原料就是扒来的铁轨。 可他们两个月就修好上百挺机枪。 1938年兵工厂搬到安塞茶坊村,定名边区机器厂。 鬼子飞机来轰炸延安,刘贵福领着工友把马克沁机枪改成高射机枪,保卫延安天空。 1938年底,上级要求研制新步枪。 刘贵福带着孙云龙几个老工匠,把普通步枪和骑兵短枪的优点揉在一起,加了个能折叠的三棱刺刀。 新枪轻巧结实,特别适合游击队运动作战。 1939年5月赶上边区工业展,这枪没来得及取名就送去展览,标牌上写着"无名式马步枪"。 毛泽东拿起来试枪栓瞄准星,高兴得直说好话。 展览会上评奖,这支枪得了甲等奖,刘贵福当上特等劳动英雄。 他站在台上声音发颤:"我这穷手艺匠人,到这儿才活出人样来!" 会后伟人亲笔题词相赠。 1939年7月,刘贵福被派到太行山八路军总部兵工厂当技术负责人,任务是把各地造的杂牌枪统一规格。 当时各厂步枪尺寸都不对路,零件互相换不上,战场上一卡壳就要命。 按刘伯承"步枪是近战武器"的理念,在刘鼎部长指挥下,刘贵福带着团队改良马步枪。 新枪最大的亮点是刺刀机关。 平常反贴在枪管上节省空间,肉搏时一甩就自动卡死。 1940年7月,刘鼎带着样枪到总部汇报,彭德怀、左权看着直点头。 正逢建军节,新枪就定名"八一式马步枪"。 这套图纸发遍太行兵工厂,八路军从此有了制式步枪。 对此您怎么看呢?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43年,八路军在一次战斗中缴获了两挺机枪。战士们高兴极了,随即用布把枪身擦得
【2评论】【3点赞】
新陶
人才
冬听雪
抗战时期有八一建军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