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华人CEO被特朗普勒令辞职后,没过几天就被叫到白宫,当面接受美国总统的“忠

念薇评娱乐八卦 2025-08-15 11:29:45

英特尔华人CEO被特朗普勒令辞职后,没过几天就被叫到白宫,当面接受美国总统的“忠诚测试”! 陈立武的麻烦,表面上看是因为他的投资履历。这位出生在马来西亚的美籍华人,在过去几十年里,通过自己创立的华登国际,在大中华地区投资了包括中芯国际、新浪、大疆等在内的数百家科技企业,累计金额超过2亿美元。这些投资在商业上原本无可厚非,可在当下的美国政治环境里,却成了某些人攻击的靶子。 8月6日,阿肯色州共和党参议员汤姆・科顿率先发难,给英特尔董事会写了一封措辞严厉的信,质疑陈立武与中国企业的关系,还提到他之前任职的楷登电子涉及一起刑事案件。虽然这起案件的具体细节并未公开,但科顿的这封信,还是像一颗火星,瞬间点燃了美国鹰派政客的敏感神经。 特朗普很快就在社交媒体上跟进,要求陈立武辞职,理由是“高度利益冲突”。这一要求,让英特尔公司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舆论漩涡。要知道,陈立武3月份才刚刚接任CEO,当时英特尔正面临着自1986年以来最严重的财务危机——2024年净亏损188亿美元,市值缩水一半,先进制程技术落后台积电和三星两代以上。 董事会原本指望这位在半导体行业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老将能带领公司走出困境,没想到,他的华人背景和投资经历,反而成了他的“原罪”。 真正的矛盾:先进制程的生死竞速 不过,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所谓的“利益冲突”不过是个幌子。特朗普真正在意的,是英特尔在先进制程上的落后。作为全球曾经的芯片霸主,英特尔近年来在10纳米、7纳米、5纳米等关键节点上屡屡跳票,到2025年,更是连1.8纳米(18A)制程的量产都成了问题。 特朗普一直把“美国制造”挂在嘴边,尤其在半导体领域,他希望美国能重新夺回全球领先地位。可英特尔的表现,却让他大失所望。相比之下,台积电在3纳米制程上已经实现量产,2纳米制程也计划在2025年下半年启动,这让特朗普动了“换马”的心思。他多次公开表示,希望台积电等企业能接手英特尔的代工业务,确保“芯片在美国制造”。 陈立武上任后,提出了自己的改革方案:砍掉1.8纳米计划,集中资源攻关更先进的1.4纳米(14A)制程,同时保留晶圆制造业务,避免美国依赖台积电和三星。 这一策略,与董事会主席弗兰克・耶里的想法产生了严重冲突。耶里倾向于将芯片制造业务分拆出去,甚至考虑出售给台积电,引入英伟达、亚马逊等企业入股。这种内部分歧,让英特尔的战略方向变得摇摆不定。 在这样的背景下,陈立武被召进白宫,表面上是一场“会面”,实际上更像是一场“忠诚测试”。特朗普需要陈立武明确表态,英特尔会坚定地站在美国的国家利益一边,而陈立武也需要通过这次会面,向特朗普展示自己的决心,以化解政治危机。 会面结束后,特朗普的语气明显缓和了许多,称这次交流“非常有趣”,并预告内阁成员将与陈立武下周再次会面。英特尔公司也发布声明,强调双方就“加强美国技术和制造业领导地位”进行了“坦诚和建设性的讨论”。这种态度的转变,似乎意味着这场风波暂时平息了,但实际上,这只是风暴前的宁静。 对陈立武来说,他现在面临着双重压力:一方面,他需要在技术上证明自己的战略是正确的,1.4纳米制程必须按时突破,否则特朗普的耐心随时可能耗尽;另一方面,他需要在政治上不断证明自己的忠诚,以应对鹰派政客的持续攻击。 而英特尔内部的路线之争,也让他的处境更加艰难。董事会分成了两派,一派支持他保留晶圆制造业务,另一派则支持耶里的分拆方案,这种分裂,可能会进一步拖慢英特尔的转型步伐。 台积电虽然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建了工厂,但采用的仍是成本较低的N4制造工艺,最先进的N2工艺仍留在台湾。这种情况,让美国政府的“芯片回流”计划大打折扣。 而对于陈立武个人来说,这场危机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如果他能在技术上实现突破,在政治上证明忠诚,他可能会成为拯救英特尔的英雄;反之,他可能会成为美国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这场风波的缓和,或许只是暂时的,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

0 阅读:63

猜你喜欢

念薇评娱乐八卦

念薇评娱乐八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