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岁曹德旺近况曝光:当初死活不给员工涨工资的曹德旺,现在咋变成这样了?   最

波览历史 2025-08-15 08:17:15

79岁曹德旺近况曝光:当初死活不给员工涨工资的曹德旺,现在咋变成这样了?   最近一段视频在网络上引发热议。画面中,79岁的曹德旺穿着整洁的白衬衫,在助理搀扶下缓缓走进会议室,稀疏的头发下,曾经棱角分明的脸庞如今显得格外消瘦。   这个曾经在商场上叱咤风云的“玻璃大王”,如今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仿佛稍有不慎就会被岁月的重量击倒。   网友们纷纷感叹:“那个说‘给工人乱加工资会破坏劳动力市场平衡’的曹德旺,真的老了。”   但镜头一转,他在人工智能讨论会上突然提高声调:“AI是工具,不是方向。   过度依赖它会导致失业,但完全排斥它又会被时代抛弃。”这种辩证思维,瞬间让人想起他四十余年商海沉浮中那些惊世骇俗的决策。   回头看曹德旺的管理理念一直充满争议。上世纪80年代,他接手濒临破产的高山异型玻璃厂时,率先打破“大锅饭”体制,将工人工资与产量、质量挂钩,使工资从18元跃升至100元。   这种“按劳分配”的模式在当时引发轰动,但也埋下了“唯效率论”的标签。2023年那句“给工人乱加工资会破坏劳动力市场平衡”,更是将他推上舆论风口浪尖。   然而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的“不涨工资”并非吝啬。福耀玻璃的员工宿舍配备独立卫浴,食堂提供免费三餐,子女教育、医疗保障一应俱全。   更令人惊叹的是,他在2021年承诺“为16万员工每人提供一套住房”,截至2025年,已有数万家庭搬进了“福耀家园”。   这种“隐性福利”模式,实则是他将儒家“仁政”思想融入现代企业管理的实践,与其直接涨薪,不如从根本上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   在福耀科技大学的奠基仪式上,曹德旺望着蓝图中形似莫比乌斯环的教学楼,眼神里闪烁着光芒。   这所由他捐资100亿创办的大学,定位为“中国的斯坦福”,首期50名本科生已在2025年集结,配备15名院士和56位全球顶尖科学家。   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学生中不乏高考674分的高分考生。   当被问及为何放弃传统名校选择福耀科大时,有考生直言:“这里6位老师负责1名学生的师资条件、本硕博连读的学制,还有免费出国交流机会,比单纯追求名校头衔更有吸引力。”   这种教育情怀,与他的慈善事业一脉相承。从1983年为小学捐赠桌椅,到2025年河仁慈善基金会向美国俄亥俄州捐赠百万防疫物资,他累计捐款超260亿元,覆盖教育、扶贫、救灾等领域。   但他的慈善并非一味撒钱,而是充满“曹氏智慧”:2010年西南旱灾,他要求善款发放机构签订“问责协议”,确保每一分钱都精准到位。在福耀科技大学,他引入“三三制”管理,让企业家、科学家、教育家三方共治。   这种“授人以渔”的理念,在他与员工的关系中同样体现。2024年,福耀玻璃基层员工月薪突破6000元,技术岗位薪资涨幅超80%。   但他坚持“不养闲人”,新员工必须在车间历练三个月,管理层需通过“抗压测试”,在模拟危机中做出决策。   这种“严慈并济”的管理,让福耀在全球汽车玻璃市场占据34%的份额,每三辆新车就有一辆使用福耀玻璃。与宁德时代曾毓群的“技术代差”战略不同,曹德旺更注重产业链垂直整合。   在福建建立石英砂矿,在印尼布局纯碱基地,形成从矿山到车间的闭环体系。这种“深挖洞、广积粮”的策略,让福耀在原材料价格波动中始终掌握主动权。   面对网友对健康状况的担忧,曹德旺的助理透露,他近期确实在接受中医调理,但并无大碍。2025年2月与美国企业家共进晚餐的视频中,他虽然略显发福,但眼神依然犀利。   4月在云南腾冲参加活动时,他全程步行游览景点,甚至还兴致勃勃地品尝当地美食。   这些片段表明,他的身体状况虽不如往昔,但远未到“命不久矣”的地步。   更值得关注的,是他依然旺盛的工作热情。他带队考察日韩汽车产业链,指出全球出口下滑是“通胀与库存调整”的结果,而非中国独有问题。   然后他还在1688超级工厂总裁班上分享“以身作则、不犯天条、不惹众怒”的经营理念,引发企业家热议。这种对行业动态的精准把握,显示他依然是福耀的“精神图腾”。   在福耀科技大学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他亲手书写的字:“敬天爱人”。这四个字,既是他对企业的期许,也是他对人生的总结。   当我们看到那个在镜头前略显苍老的身影时,或许更应该看到他背后的坚持,一个中国企业家对实业的坚守,对创新的执着,以及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正如他在自传《心若菩提》中写的:“人生最大的福报,是能为社会创造价值。”这种价值,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褪色,反而会在时光的淬炼中愈发闪耀。   当AI浪潮席卷全球时,曹德旺依然守着他的玻璃熔炉,用最传统的工匠精神,锻造着中国制造的未来。这种反差,恰恰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最生动的注脚。

0 阅读:67
波览历史

波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