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东极岛》为什么扑街?因为世道变了《东极岛》扑街了,管虎垂头丧气,梁静当场

庚黑星君 2025-08-15 02:38:41

电影《东极岛》为什么扑街?因为世道变了

《东极岛》扑街了,管虎垂头丧气,梁静当场落泪。

看到这一幕,怎么说呢?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01

暑假两部关于抗日战争的电影,陶叔看了《南京照相馆》。确实好,无论立意与手法都是一流,拍出了反映南京大屠杀影片的新高度。

有关它的讨论已经非常全面,这里就不多说了。

《东极岛》没看,因为从《金刚川》之后,对管导的影片就失去了兴趣。

看别人发的影评,大多是骂声,批评导演夹带私货,把救人的渔民拍成“愚民”,反而拔高被救的英军俘虏等等。

陶叔没做调查,对电影内容也就不做评价。但是可以分析一下这部影片的失败原因。

简单算一下账,该片的制作成本为5.7亿,按当前的票房预测只有5亿出头,制片能分配不到40%,注定血亏。

而管虎名下的公司七印象,作为主控投资方,亏损更是要超过1亿。

这样的结果,完全出乎意料。人家搞这么大的项目,肯定是奔着赚钱来的。想想看:

得天时,80周年纪念时上映一部抗战题材大片,没毛病;

占地利,大场面、大制作,国内能有战争类型片驾驭经验的导演,屈指可数就那么几人,其他人都没下场,管虎之前还有《八佰》的成功案例,稳赢啊;

有人和,新生代型男、流量鲜肉、热捧小花形成全方位票房保证,演技方面还有老戏骨押阵,妥妥的!

怎么可能输呢?打破脑袋也想不明白啊。

唯一算漏的,是观众的态度。

管虎恰恰是一个不在乎观众态度的导演。

最明显的例子,是他曾经在节目上对凡凡大加赞赏,说有国外生长背景的“特别干净”。

等到凡凡被抓,管大导啥态度呢?

清空微博,退网了。就算想骂他,人家捂住耳朵,不听不听,王八念经。

如此我行我素,影响他事业发展了吗?没有,人家好着呢,拍了《金刚川》,票房11亿,《八佰》更是大爆款,高达31亿。

战绩辉煌,咖位猛升,当然给了他们大捞,不是,大干一场的信心。

可这次折得如此彻底,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料到,世道变了,成事的逻辑变了。

以前是什么逻辑?圈子逻辑。

搞定资本,搞定明星,搞定审查,然后找几个影评人吹一吹,饭圈动员一下,观众就乖乖进场了。拍得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导演、大制作、大发财”。

现在呢?观众逻辑。

自媒体起来了,每个观众都有了话筒。以前看了烂片只能自己生闷气,现在?稍微闻到点臭味,都跑得远远的。拍烂片,看不赔死你!

四十块钱一张票,惹我不高兴,四块钱都不给你。

最搞笑的是,这帮人到现在还没明白问题出在哪。

他们以为是营销不够,是档期不好,是观众品味有问题,是被有组织抹黑。就是不愿意承认:自己有问题。

02

受到圈子认可的精英,与普罗大众,是一对矛盾。

精英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很自然地会脱离大众;

但是很多事要做成,偏偏又离不开大众的支持,特别是那些要从大众的口袋里掏钱的事。

所以,精英想出了很多投机取巧的招数,比如明星光环、知识分子扮演良心之类的。

他们打出各种招牌,似乎是跟大众在一起,实际上混的还是那一个圈子,最后哥几个都是要一起分钱的。

利益在哪,立场才在哪,不要被表象骗了。

而当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后,信息交流通畅起来,本来精英的角色扮演游戏,就该戳穿了。但他们找到了新的糊弄手法:抛出各种概念,“教育”和“引导”大众。

西方那套身份政治玩得溜,男版罗密欧与朱丽叶、小泥鳅鱼、黑雪公主,观众照样买单。

但中国不一样。

我们受过九年义务教育,学过辩证法,知道什么叫“透过现象看本质”。想糊弄人?门都没有。

刚开始看大片,图个新鲜,被圈子的话术一忽悠,抱着支持中国电影的极大热情,让他们赚得盆满钵满。见得多了,发现不管是几代导演,都是拽得跟二五八万,不知天地为何物的老登、中登。

大家都不是一条心,那就不客气了。

什么爹味、登味、跪舔洋大人的殖味,只要味不对,都滚一边去吧。

说白了,拍电影就是个服务业。你是厨师,观众是食客。你做的菜不合口味,还怪食客不懂欣赏?

所以啊,管虎们的失败,不是意外,是必然。不是观众变了,是观众醒了。

以前我们很傻很天真,老上你们的当。现在我们学聪明了,知道把钱包捂紧了。

把钱包捂紧,惩罚烂片,才是观众对中国电影最大的贡献。

市场经济嘛,用脚投票。你不尊重观众,观众就不尊重你的票房。就这么简单。

清醒一些吧,各位大导,中国观众不好惹,这是当今最基本的现实。

年轻一辈的文艺工作者,已经看清了形势,所以《南京照相馆》申奥导演成功了。

那些对观众没有诚意,不知悔改的,亏死活该!

0 阅读:227
庚黑星君

庚黑星君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