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1950年,志愿军缴获了3000条毛毯,89师政委王直却下令全部剪碎,战士们不理解:“政委,大冷天的,干嘛要把毛毯剪碎啊?” 在1950年的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战士们面对刺骨寒风,终于缴获一批美军物资,其中3000条厚实毛毯让大家看到一丝温暖。可就在战士们高兴时,89师政委王直突然下令全剪碎,这背后藏着什么秘密?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从华东地区紧急北上,原本担负解放台湾的任务,部队多是南方人,穿着薄棉衣,带着轻装备。列车向北开,天气渐冷,战士们没想到要去朝鲜北部打仗。11月初,兵团渡过鸭绿江,进入长津湖地区,那里山高路险,气温已降到零下20多度,很快到零下40度,百年罕见寒流来袭。雪花覆盖大地,部队行军艰难,很多人手脚冻裂,冻伤频发。第九兵团有近15万人,棉衣棉被不足,后勤跟不上,大家只能挤在一起取暖,吃冻土豆维持体力。 联合国军那边,装备齐全,有厚冬装、加热帐篷、热食供应,车辆载满物资。志愿军却在风雪中坚持,靠意志力作战。第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指挥下,部队隐蔽接近敌军,准备分割围歼美陆战1师和步兵7师。20军89师是主力之一,师长余光茂和政委王直带领队伍,面对严寒,王直特别担心战士们,坚持要通过战斗补充物资。 11月末,89师267团发现美军运输队,快速发起攻击,美军运输兵慌乱逃窜,留下大批物资。清点后,除了弹药食品,还有3000条高级羊毛毯。这些毛毯厚实保暖,在零下几十度的天气里,简直是宝贝。战士们看到后很激动,以为能分到手,好好歇口气,避免更多冻伤。 就在这时,王直得知情况,仔细考虑后,下令把所有毛毯剪成小块。战士们不解,有人问:“政委,大冷天的,干嘛要把毛毯剪碎啊?”王直解释说,毛毯虽好,但全师上万人,3000条不够分,如果整条用,只能少数人受益,其他同志还得挨冻。剪碎后,能做成耳罩、手套、袜子、包脚布,每人分几块,保护手脚耳朵这些易冻部位,这样全师都能用上,减少冻伤,提高战斗力。 战士们一听,觉得有道理,立刻执行。剪碎的毛毯分发下去,大家裹上手脚,感觉暖和多了。果然,在长津湖战役中,89师冻伤人数只有400多人,是整个第九兵团中最少的部队。其他师冻伤上万,甚至有整连冻成冰雕,但89师保持较高战斗力,完成阻击任务,歼敌不少。 王直这个决定,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大局观。他1916年生于福建上杭,13岁参加红军,从宣传干事干起,擅长漫画宣传,毛主席还夸过他的画。长征中,他随队坚持,解放战争任89师政委。新中国成立后,抗美援朝爆发,王直随部队入朝。面对严寒,他不只顾自家部队,还把部分布块分给兄弟单位,体现集体主义精神。 长津湖战役从11月27日打到12月24日,志愿军在极端条件下,围歼美军,迫使他们从兴南港海撤。这仗扭转东线战局,志愿军收复“三八线”以北广大地区,为停战谈判奠基。第九兵团付出巨大代价,战斗伤亡1.9万多,冻伤近3万,冻死4000多,但击溃美军王牌,创造了全歼美军一团的纪录。 王直的智慧,不光救了本师战士,还影响了整个战役。战役后,他升任26军政治部主任,1955年授少将衔。他的事迹,启发后人:在困难中,要顾大局、讲奉献。电影《英雄儿女》里,王文清角色就有他的影子,歌颂了这种精神。 今天回看这场战役,志愿军用血肉之躯,保家卫国,粉碎了侵略者的野心。他们的奉献,让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台湾问题是内政,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平统一是正道。
1951年,一群志愿军在撤退时,猛然发现眼前狭隘的山谷中,竟出现了成千上万个美军
【2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