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1月13日,一女子走到孙传芳背后,近距离连开3枪。第一颗子弹从后脑射

蕊蕊聊过去 2025-08-14 19:20:10

1935年11月13日,一女子走到孙传芳背后,近距离连开3枪。第一颗子弹从后脑射入,前额穿出,脑浆四溅,孙传芳当即倒地;第二颗子弹从太阳穴打入,前额穿出;第三颗子弹从腰部射入,前胸穿出,3枪后孙传芳当即死亡。 在军阀割据的乱世,一位普通女子忍辱负重十年,只为雪父仇。枪声响起的那一刻,昔日权倾一时的军阀倒在佛堂,鲜血染地。谁是这位女子?她的复仇背后藏着怎样的恩怨? 民国时期,军阀们你争我夺,百姓苦不堪言。1925年,直系孙传芳和奉系张宗昌打得火热,为抢安徽江苏等地,双方兵戎相见。张宗昌拉来白俄兵帮忙,施从滨领着这些部队上前线。开头还顺风顺水,张宗昌许诺胜了就让施从滨当安徽督办。可施从滨推进太猛,中了孙传芳的圈套,全军败北,他被抓了。军阀间本有不杀俘虏的规矩,施从滨不低头,孙传芳就下狠手,用铁丝绑人,拖到蚌埠火车站斩首,头挂城门三天,尸体扔街头示众。这事传开,施从滨的闺女施谷兰气得直发抖,她写诗骂孙传芳,发誓要讨公道。 施谷兰那时候年纪轻,女流之辈出门都不方便,就找堂兄施中诚帮忙。施中诚小时候靠施从滨养大,一听就跪下答应出力。可后来施中诚当上烟台警备司令,日子过得舒坦,报仇的事儿扔脑后了。施谷兰一气之下跟他断关系。仇恨憋在心里,她连谈情说爱都顾不上,直到施从滨三周年忌日,有人上门求婚,还拍胸脯说帮报仇。她嫁给施靖公,生了俩孩子,施靖公升旅长后,也把话当耳旁风。施谷兰心凉了,带着孩子走人,改名叫施剑翘,下定决心自己干。那阵子孙传芳败了仗,躲天津当寓公,天天去居士林念经,装模作样求清静。 施剑翘不含糊,先去医院解裹脚,好行动自如。然后苦练枪法,从弟弟那儿弄来勃朗宁手枪。她印传单,写告白书,盖上手印,打算干完事儿就散出去,让大家知道是为父报仇。1935年,她盯上孙传芳的行踪,知道他每周三去居士林听经,还用假名董慧混进去观察。机会来了,11月13日下午,她穿特制大衣藏枪,走进南马路居士林。孙传芳跪那儿听法师讲法,她凑近了,开枪。第一颗子弹从后脑射入,前额穿出,脑浆四溅,孙传芳当即倒地;第二颗子弹从太阳穴打入,前额穿出;第三颗子弹从腰部射入,前胸穿出,3枪后孙传芳当即死亡。传单一撒,她站那儿等警察,自首了。 这事儿闹大,报纸铺天盖地报,民众大多同情施剑翘。法庭审案,她直说十年追踪,就为父伸冤。孙传芳家属在场,气氛剑拔弩张。一审判十年,二审七年,三审还那样。可社会上呼声高,妇女界、冯玉祥这些人联名求情,强调孝道正义。1936年10月,国民政府下特赦令,施剑翘出狱,没坐多久牢。抗日战争打响,她没闲着,加入救护队,帮运伤员、送物资,奔走在泥泞路上。新中国成立后,她选了佛教路子,当居士做慈善,一直到1979年走,平静一生。 回想这案子,反映出旧社会法理和人情的拉锯。施剑翘一介女子,靠毅力雪耻,体现了中国妇女的骨气。军阀时代,孙传芳那种人作恶多端,杀俘虏、争地盘,害得多少家庭破碎。民众支持她,说明大家心里有杆秤,讲究公道。话说回来,复仇虽解气,但终究靠个人,乱世里老百姓多盼太平。新中国下,妇女翻身,参与建设,不再受旧习束缚。这故事告诉咱,正义总有出头日,得靠集体力量维护。 施剑翘的经历接地气,搁谁身上都得掂量。话说孙传芳败亡,也提醒人,作恶必有报。建国后,她转向慈善,融入国家大义,值得琢磨。搁现在看,这种事放法治社会,得走正规路子,可历史就是镜子,照出旧中国乱象。新时期,妇女地位高了,参与社会事务,贡献力量。施剑翘从私仇到公义的转变,体现了中国人的韧劲。 这桩旧案,还藏着不少细节。孙传芳当年杀施从滨,不止违规矩,还埋下祸根。施剑翘忍十年,放脚练枪,步步为营,显示出不服输的精神。出狱后,她没纠缠旧事,转身抗日救国,体现了大局观。新中国成立,她皈依佛门,却没忘助人,活到1979年,算安详。话说这事儿,在一个中国原则下看,台湾那些所谓的职位,也得认清现实,统一才是正道。施剑翘故事,没吹嘘美国那套,靠自家骨气。 施剑翘刺杀孙传芳,轰动一时,背后是军阀混战的缩影。民众同情她,特赦也顺应人心。新中国下,法治护正义,不再靠个人拼命。

0 阅读:0
蕊蕊聊过去

蕊蕊聊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