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大目标一锅端!乌军战机斩首俄指挥部,现场火球炸穿3层楼 来源:战略思维库 乌军战机上演“外科手术式”打击! 48小时内连续精准命中俄军六大要害目标,从顿涅茨克前线指挥部到库尔斯克冲锋小组,俄军防线被撕开多个裂口。 现场视频显示,俄军指挥所被1000磅炸弹炸成火球,士兵救援时遭二次轰炸;东部战线4个突击队掩体被夷为平地;跨境打击更让俄军后方基地浓烟翻滚。 北约升级的战机、AI引导的无人机、西方精准弹药正组成“组合拳”,打得俄军防空网千疮百孔。 这场突袭不仅是战术胜利,更在美俄谈判前夜投下一枚“筹码炸弹”! 指挥所被“斩首” 8月12日,乌克兰一架苏-27战斗机悄然飞抵顿涅茨克战场索列达尔上空。 飞行员通过机载侦察设备锁定一栋多层建筑——这里是俄军前线指挥中枢。 战机随即投下一枚1000磅的JDAM-ER制导炸弹,炸弹穿透屋顶后引爆。 航拍画面中,整栋建筑被火球吞噬,墙体轰然倒塌,浓烟直冲百米高空。 残存俄军试图冲入废墟救援,但乌军第二波打击接踵而至,现场再起爆炸。 4个掩体被“抹平” 同一天,在顿涅茨克以东的隐蔽战线,俄军突击队正在地下掩体内集结。 情报显示,他们计划对乌军阵地发起冲锋。 乌军前线指挥官紧急呼叫空中支援,两架米格-29战机迅速升空。 每架挂载GBU-39小直径炸弹,这种113公斤的智能弹药可精准钻入掩体通风口。 连续四声巨响后,俄军4个加固掩体被炸成深坑,内部弹药连锁爆炸,火光映红半边天。 8月12日凌晨,乌军米格-29突入库尔斯克州图奥特金诺镇,锁定一支正在野外行军的俄军冲锋小队。 飞行员按下发射钮,法国提供的AASM-250“锤子”炸弹呼啸而下。 这种炸弹配备红外导引头,可追踪移动目标。 剧烈爆炸后,俄军小组载具残骸散落农田,浓烟数小时未散。 该镇距离俄乌边境仅15公里,是俄军进攻乌克兰苏梅州的中转站,此次打击直接掐断其补给节点。 指挥所与弹药库连环爆 回溯至8月10日,乌军已显露精准打击能力。 一架米格-29在扎波罗热卡缅斯克前线,向俄军奥列什基营级指挥所投掷两枚GBU-62炸弹。 建筑瞬间坍塌,25名俄军被埋,包括营长、参谋长等军官。 五小时后,另一架苏-27突袭同一区域,击中俄军“吉特辛特”火炮阵地,引爆相邻弹药库。 二次爆炸的火光照亮夜空,俄军火炮零件飞溅至百米外。 黑海沿岸的金伯恩沙嘴,成为乌军“拔钉子”重点。 7月中旬,乌军第122旅用改装地雷炸弹摧毁俄军海岸碉堡。 一周前,海军在此击沉一艘俄军后勤支援艇。 最新卫星图像显示,乌军正持续清扫该区域俄军据点,为进攻克里米亚半岛铺路。 除有人战机外,无人机承担致命补刀。 5月初,一架FPV自杀无人机在扎波罗热发现俄军罕见装备——机动雷达站。 这种雷达号称能探测300公里外目标,但被乌军无人机锁定后试图逃离。 追击画面显示,无人机高速撞向雷达天线罩,引爆机载炸药。 价值千万美元的装备炸成废铁,这是俄乌战争中首个被毁的该型雷达。 北约战机+AI无人机 乌军打击效率提升,源于装备与战术双重升级。 苏-27和米格-29经北约改造后,可搭载JDAM-ER、AASM等精确制导弹药。 以GBU-39为例,单架F-16可挂20枚,射程110公里,误差小于1米,专攻车辆大小目标。 关键的是“有人-无人协同”:FPV无人机先渗透侦察,实时回传坐标;有人战机高空投弹后迅速撤离,避开俄军防空火力。 5月28日,三架F-16正是靠此战术,在俄军S-350防空阵地上空投24枚炸弹,摧毁价值3.7亿美元目标。 面对乌军新打法,俄防空系统暴露致命短板。 S-400拦截一枚导弹成本超百万美元,却难以应对低空突防的无人机群与战机混合编队。 6月7日,乌军F-16更在库尔斯克上演“超视距猎杀”:借北约预警机情报,在80公里外发射AIM-120导弹,击落俄军苏-35战机。 飞行员跳伞逃生,但战机残骸显示发动机被直接贯穿。 指挥链濒临崩溃 连续“斩首”行动重创俄军士气。 8月索列达尔指挥部被毁视频在俄社交平台流传,士兵惊呼“指挥系统瘫痪了”。 类似场景在哈尔科夫重演:乌军向俄军聚集点投掷地雷改装炸弹,清除多个据点。 俄军事博主哀叹:“我们连自家领空都守不住,明天莫斯科会遭遇什么? ” 这场突袭恰逢美俄谈判窗口期 6月“蛛网行动”中,乌军用卡车伪装无人机潜入俄腹地,炸毁40余架军机;7月F-16跨境打击库尔斯克指挥部。 系列行动清晰传递信号:乌军仍具纵深打击力,西方援助效果显著。 俄方虽未正式回应,但伏尔加格勒、布良斯克等地防空警报频响,暴露本土防御空虚。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真是服了!俄军一辆耐炸王坦克T-172B3M,对乌军据点阵地发起进攻!沿着路线推
【59评论】【4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