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08年)作为秦朝开国丞相,其死亡过程充满政治阴谋与酷刑折磨,最终在咸阳被处以极刑。 一、死亡原因:政治斗争与诬陷谋反 赵高构陷 秦始皇病逝沙丘后,李斯与赵高合谋篡改遗诏,拥立胡亥为帝(秦二世)。事后赵高独揽大权,为清除政敌,于秦二世二年(前208年) 诬陷李斯父子与三川郡守李由(李斯长子)勾结起义军谋反。 胡亥的猜忌 秦二世昏聩,沉迷享乐。李斯多次劝谏减徭役、停建阿房宫,触怒胡亥。赵高趁机挑拨,称李斯欲效仿田常篡权,胡亥遂下令彻查。 二、受审与酷刑折磨 屈打成招 赵高主审案件,对李斯施以鞭刑千余次("榜掠千馀")。72岁的李斯不堪折磨,被迫承认谋反罪名。 绝望申辩 李斯狱中上书自陈功绩(如统一文字、推行郡县制),但奏章被赵高扣留。赵高遣心腹假扮御史复审,每当李斯翻供即遭毒打,最终放弃辩白。 三、极刑处决:五刑与腰斩 李斯被判处具五刑,腰斩于市,过程惨烈: 五刑流程: 黥面(面部刺字) 劓鼻(割鼻) 斩左右趾(砍双脚) 笞杀(杖毙未死,续行腰斩) 枭首菹骨(斩首剁尸) 刑场遗言 赴刑场时,李斯对次子泣叹:"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多想再与你牵黄狗出上蔡东门追野兔,如今可能吗?) 灭族结局 李斯死后,其三族(父族、母族、妻族)尽诛,家族成员无一幸免。 四、历史评价:功过交织的悲剧 治国功绩 助秦始皇统一六国,推行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奠定中国两千年集权制度基础,堪称"千古一相。 权欲之祸 沙丘矫诏、毒杀韩非、焚书愚民等行为暴露其利己本质。司马迁评:"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最终因贪恋权位反遭赵高绞杀。31742 历史启示:李斯一生从"厕鼠逆袭"到"仓鼠覆灭",印证其早年"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的哲学,却未能领悟"盛极而衰"的警示。其悲剧既是个体欲望的失控,也是秦法严酷与权力倾轧的缩影。
李斯(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08年)作为秦朝开国丞相,其死亡过程充满政治阴谋
博文忆览说
2025-08-14 18:38:4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