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助农的流量肥了戏精的腰包#】#赵露思说不要搞得大家都不敢助农了#近日

九派新闻 2025-08-13 17:47:07

【#别让助农的流量肥了戏精的腰包#】#赵露思说不要搞得大家都不敢助农了# 近日,记者接到不少农民朋友的反映,他们在网上遇到了一批假冒的农技专家,坑农害农的骗局正在发生。记者在各大短视频平台陆续搜索到上百个“农业专家达人”的账号,发现其中相当一部分账号的头像和名称上都标注着“祥禾农业”四个字,而“史老师说农业”这个账号的出镜者史老师自称是“祥禾农业”的创始人。(8月11日 央视财经)

近年来,打着助农旗号的直播间迅速兴起,表面看是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实则不少已成为精心策划的营销骗局。部分主播通过虚构人设、雇佣演员、编造剧本等方式,营造助农假象,诱导消费者冲动下单,本质却是以助农为名的圈钱行为。

正如央视财经所报道的,“农大毕业生”在镜头前声情并茂地讲述助农故事,转身却在培训课上学习“哭穷卖惨话术”——“祥禾农业”打造的“助农大学生”人设,揭开了直播助农领域的荒诞一幕。

表演式助农早已形成精密的产业链条。从祥禾农业的运作模式可见,他们像打造网红一样包装“助农达人”:统一设定“农大毕业”“返乡创业”的人设,编写“滞销救急”“悲情创业”的剧本,甚至培训主播在镜头前“恰到好处”地抹眼泪。更隐蔽的是,这些账号往往以“助农”之名抬高价格,将普通农产品包装成“有机特产”,从中赚取数倍差价。消费者以为的爱心消费,实则成了骗子的提款机。这种模式之所以得逞,正是利用了公众对“助农”的情感认同,以及农产品信息不对称的漏洞。

如何根治这种以助农为名的坑农虚假人设骗局?笔者认为,亟待建立“实名+实岗”的认证体系,让助农回归“授人以渔”的本质。在这方面,医疗科普领域的治理经验,为规范助农直播提供了现成的范本。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近日出台的《关于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的通知》,要求从业者必须“实名+实岗”,从源头阻断虚假信息传播。若将这一机制移植到助农领域,可形成釜底抽薪之效。具体而言,平台应要求助农账号公示主播真实身份、合作农户信息、产品质检报告,让每一笔交易都晒在阳光下。对于打着“助农”旗号的带货行为,应建立“农户—主播—平台”的三方溯源体系,防止中间商层层加价。唯有如此,才能让消费者的每一分钱真正惠及农民。

构建可持续的助农直播机制,需要跳出“悲情营销”的窠臼,转向“品质赋能”的正途。真正的助农不应是靠眼泪博同情,而应通过分级收购、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运营,让优质农产品获得合理溢价。例如,可借鉴“合作社+直播”模式,由专业机构指导农户提升种植技术,统一把控产品质量,再通过直播直接对接市场,砍掉中间环节。这样既能让农民获得稳定收入,也能让消费者买到物有所值的产品。相关部门可牵头建立“助农直播白名单”,对通过资质审核的账号给予流量扶持,让真正的助农者获得应有的回报。

推行“实名+实岗”认证,不是给助农设限,而是为了守护那份朴素的善意。让直播间里少些剧本套路,多些田间地头的真实;少些虚假人设,多些实实在在的技能;少些暴利溢价,多些让农民得实惠的定价。唯有如此,数字技术才能真正成为连接城乡的暖心桥,让每一份爱心都能结出助农的硕果,让乡村振兴在阳光下稳步前行。(广西新闻网)#陕西 冰雹苹果#

0 阅读:17
九派新闻

九派新闻

提供最有价值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