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江苏高考生白湘菱以总分430分的成绩成为当年江苏省的文科状元,却去不了北大清华,甚至连她喜欢的南京大学也不行。这是为什么? 白湘菱出生在淮安一个普通家庭,父母做小生意,日子过得紧巴巴。从小她就爱学习,小学时成绩总在前几名,初中进淮安外国语学校,那儿环境好,她平时多看书,英语和数学特别突出。中考时她发挥稳定,进了淮阴中学重点班。高一时她排名中游,就开始多刷题,历史和政治选修课她也认真上,但历史那门总抓不住要领。高二她调整方法,多做笔记,成绩慢慢爬上来。高三冲刺阶段,她每天学到很晚,数学和英语拉分明显,最终总分430,语文133,数学147加20附加,外语130,成了文科第一。但选修等级政治A,历史B+,这就成了关键问题。 江苏高考跟别省不一样,总分480里语文数学外语占大头,但两门选修不计分,只给等级,A+最好,B+中等。高校招生时看总分投档,更看等级门槛。北大要双A+,清华A+和A,南大双A,白湘菱历史B+直接卡住。招生组说,规则定死,不能破例。网上炸锅,有人说该降低标准,别埋没人才,有人觉得规矩就是规矩,不能为一人改。北大清华驻苏老师回应,按章办事,没破格名额。南大也表示关注了,但招生必须守线。结果她投档后,这些学校都没录。其他考生像第二名王雅迪,双A+,总分低点也收到邀约。这事暴露江苏模式弊端,总分高不等于全能,等级拉后腿就完蛋。公众讨论中,有人提高校该灵活点,但多数认可公平性,规则护着大家。白湘菱就这样错过理想学校,成了话题焦点。 多家高校伸橄榄枝,华科、南开、武大都说专业随便挑,她成绩够格。但她没选这些,转而申请香港大学金融系。港大发录取通知,还给四年百万奖学金,够吸引人。她通过全英文面试,入学后适应快,学业稳扎稳打。港大学习环境国际化,她接触多国同学,金融课注重实践。毕业后她没停步,去了美国深造,读研方向还是金融。现在2025年,她已独立成才,港大经历让她视野宽广,不再是高考符号。很多人羡慕她这条路,没进清北却抓住新机会,证明高考不是唯一出路。
第一个问我高考成绩的居然是她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