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要动手了?这是来自台湾国际形势专家赖岳谦的警告,在他看来最早今年,中国就有可能要面临,来自美国所发起的战争,最晚也不过是2027年。 赖岳谦的预测并非凭空而来,他指出,美国对中国的遏制已从经济、科技、外交延伸至军事领域,但效果甚微:特朗普发起的贸易战未能缩小中美逆差,中国反而在稀土、无人机等领域反制。 科技战中,华为突破芯片封锁,中国高超音速导弹东风-17让美军防空系统形同虚设,外交上,中国与中东国家的“伙伴关系”愈发紧密,而美国盟友体系却因俄乌冲突、中东乱局出现裂痕。 赖岳谦指出,当其他手段都无法奏效时,战争将成为唯一选择,这一观点揭示了美国面对中国综合国力崛起时的霸权焦虑,中国的发展正在动摇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 他特别强调台湾问题,认为美国将台湾作为"遏制中国的棋子",如果中国在2027年(建军百年目标)前实现统一,美国将失去最后的战略筹码,因此可能被迫提前采取行动。 米尼汉的备忘录并非个例,自2023年起,美军高层不断释放“战争信号”,如五角大楼欲将澳大利亚打造成“导弹制造基地”,还计划2025年部署多管火箭炮系统。 美日韩军事同盟不断强化,针对中国的联合军演规模持续扩大,美军印太司令部甚至模拟“2027年台海冲突”的兵棋推演,结论却是“美军惨胜但失去霸权”。 这些动作背后,是美国对“时间窗口”的紧迫感,赖岳谦分析,美国若在2025-2027年动手,可利用两个关键节点: 一是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后,中国大陆可能采取军事行动。 二是2025年美国总统大选后,新政府需通过对外强硬转移国内矛盾,但若拖延至2030年后,中国在第一岛链的军事优势将不可逆转,美国将彻底失去介入能力。 赖岳谦指出,中国在应对战争威胁时采取主动策略主要基于四大优势:作为核大国具备打击美国本土的能力,形成有效战略威慑,同时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可在战时快速转化为军工生产,14亿人口提供了充足的兵源基础,这与美国面临的征兵困境形成鲜明对比。 在高超音速导弹和人工智能武器等领域取得技术领先,具备反制能力,同时,中国通过"一带一路"扩大经济合作网络,减少对西方市场依赖,并在南海建设人工岛礁增强战略纵深,2025年8月中国对美国农产品加征关税,就是对特朗普政府"贸易战2.0"的直接反击。 赖岳谦的预测虽引发争议,但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中美博弈已进入“深水区”,战争风险虽低但不可忽视,然而,历史告诉我们,大国冲突往往源于误判而非必然,美国若执意将中国视为“敌人”,不仅将重蹈苏联解体覆辙,更可能引发全球性灾难。 中国需保持战略定力:一方面,加速军事现代化建设,确保“打得赢”,另一方面,通过经济合作、文化交流化解美国社会对华敌意,更重要的是,中国应向世界证明:崛起的大国不必通过战争证明自己,和平发展才是人类共同未来。 2025-2027年或许不会爆发战争,但这一时间窗口必将深刻影响中美关系的走向,正如赖岳谦所言:“百年变局下,中国需放弃幻想,但更要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毕竟,在核武器时代,战争没有赢家,只有输家。
美国要动手了?这是来自台湾国际形势专家赖岳谦的警告,在他看来最早今年,中国就有可
物规硬核
2025-08-13 03:19:2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