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通报人才引进存在因人设岗# :讲师团主要负责人被免职
微信公众号“包头发布”消息,8月9日,内蒙古包头市联合调查组发布情况通报:
针对近期舆论关注的我市讲师团人才引进有关问题,我市成立由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等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进行全面调查,现将调查结论和处理结果通报如下:
经查,讲师团人才引进中存在因人设岗、监督工作落实不到位、议事决策程序不规范等问题。依据调查结果,认定2025年讲师团人才引进招考结果无效,依规依纪对讲师团主要负责人予以免职处理,并给予党内严重警告、降级处分;同时,对人才引进相关负责人给予诫勉处理。
今后,我们将以此为鉴、举一反三,在人才引进工作中,强化全流程监督,坚决防止类似问题发生。诚挚感谢社会各界、媒体朋友对我们工作的关注和监督。
据潮新闻此前报道,近日有网友反映,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委讲师团2025年1月面向社会公开引进高层次和紧缺急需专业人才招考过程中,存在违规操作行为。网友表示,“2023年12月,包头市委讲师团曾进行过一轮面向社会公开引进高层次和紧缺急需专业人才,当时因被举报中止。今年2月份发布的公示名单中,3名通过面试的考生姓名,与此前因举报被中止时入围面试的考生姓名居然一致。”
7月4日,包头市融媒体中心微信公众号发布情况通报,包头市委讲师团表示已经关注到网络上反映我团人才引进中有关问题,我团高度重视,已依法依规启动调查程序,并将及时通报。
像风一样自由
建议政府在劳动领域也要严管,应严惩企业恶意逼迫员工“自动离职”等行为,本来企业主动辞退员工就应该按照《劳动合同法》给员工发经济补偿金的(工作满 1 年补偿 1 个月工资,如果员工自动离职则没有经济补偿金,也无法领取失业险), 但有些企业为了节省这部分开支,然后通过恶意调岗、恶意降薪,甚至直接克扣工资等手段逼迫员工“自动离职”,如果遇到“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自认倒霉”的员工,那么企业直接就省下了一笔钱,或直接赚到了员工的工资,假如遇到敢于维权的员工,即便企业在劳动仲裁或法院诉讼中输掉了,那也仅仅只是把本就该向员工支付的经济补偿金或工资给他补发就完了,并没有额外产生什么损失!而且打劳动官司的费用很低(劳动仲裁免费,法院诉讼费10块钱),从劳动仲裁到终审,最少也要两三年以上,甚至更久,把本就该给员工发的钱拽在企业自己手里两三年,利息都远不止这点钱。因此这种获利很大代价却很小的侵权行为,促使很多企业在这方面变得明目张胆和肆无忌惮,就是因为企业的违法成本太低了,这带来的后果,不仅容易加剧劳资双方的对立、加剧社会矛盾、加剧社会撕裂,还极大地浪费司法资源,建议政府严惩这种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