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寒心了!”上海一位老人去世后,远在国外的女儿火速赶回,直奔法院要求继承全部房产,可她不知道,老人早已将房子留给了照顾自己28年的外甥女,女儿一怒之下将表姐告上法院,法院最后这样判了! 王达立老人的妻子因病离世,女儿也移居国外,老人常年吃药,身体羸弱,又失去老伴儿,孤苦无依,于是刚步入中年的外甥女周小冬主动提出搬来照顾他。
谁也没想到,这份承诺一守就是28年。每天清晨5点,周小冬准时起床给老人准备早饭,然后帮老人按摩僵硬的双腿,她的生活始终围着老人的衣食住行、病痛冷暖转。 2018年,王达立突发脑梗住院,周小冬在病床前守了23个日夜,喂饭、擦身、记录尿量,而女儿王晓的越洋电话里只有一句“工作太忙走不开”。
老人清醒后听说这事,眼睛止不住的流泪,嘴里一直重复着“白养了,就当没这个女儿吧。”他放弃了对女儿抱有的希望,认定了外甥女才是自己唯一值得依靠的人。 “先不说继承问题,就冲这份坚持28年的孝心,已经很难得了。”社区工作人员李女士向记者感慨道。
据她计算,按照上海市场价,雇佣住家保姆28年,仅工资支出就超过120万元。而周小冬不仅分文不取,还将每月退休金的大部分贴补给老人,买进口的营养粉,换更舒适的轮椅,甚至在他念叨想看京剧时,特意请人来家里唱了一场。 2022年,91岁的王达立老人安详离世,由于联系不上老人的女儿,一切后事只能由外甥女操办。
丧事过了没多久,久未露面的女儿王晓突然从国外赶回,她以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身份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重新分割父亲名下的浦东新区房产。
原来,王达立老人生前立下遗嘱,把自己在上海的一套房产留给了外甥女,女儿什么也没有,王晓知道后才立马回国抢财产。 一审法院审理后认为,虽然周小冬承担了主要赡养义务,但根据《继承法》相关规定,王晓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享有法定继承权。2022年底,法院判决房产由二人各继承50%。 “这个判决等于否定了我所有的付出。”周小冬接到判决书时当场落泪,她立即提起上诉,翻出28年来的照料记录,提供了更详细的证据。
令人意外的是,王晓对结果也不满意,她也提起上诉,坚称自己才是唯一合法继承人,要求获得全部产权。 二审期间,周小冬提交了关键性证据:王达立生前立下的公证遗嘱,明确房产由她全部继承。随遗嘱一同呈上的,还有厚达328页的照料日记、47本医疗记录、132张药费单据。
泛黄的纸页上,记录着老人每次血压波动的数值、换季时反复叮嘱的穿衣细节、深夜因疼痛难眠时她轻轻哼唱的老歌……有一页日记里写着:“舅舅今天又看晓晓的照片了,看了半小时,最后说‘还是小冬在身边好’。” “这些记录让我震撼,每一页都浸透着沉甸甸的孝心。”主审法官后来回忆道。而王晓方面,始终未能提供任何赡养证据。 2023年6月,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撤销一审判决,改判房产由周小冬全部继承。判决书明确指出:“周小冬虽非法定继承人,但长期承担主要赡养义务,且被继承人有明确遗嘱表示,应当予以尊重。”
相同的案例,2025年6月在上海静安区也发生过:82岁独居老人去世,女儿出国10年未归,生死不明,于是老人临终前将800万房产赠给了保姆。谁知,没过多久女儿竟出来争夺遗产。
法院认定公证遗嘱有效,保姆尽了主要赡养义务,有资格获全部遗产,女儿败诉,分文未得。
如今老龄化社会,多元养老也是一种选择,血缘不是唯一的依靠,毫无血缘的陪伴,也能温暖老人最后的时光。或许,真正的亲情从不在名分里,而在每个实实在在的朝夕相处中。
(信源:纵览新闻 、江苏旅游广播)
有遗嘱,就按遗嘱执行,法定继承程序第一,第二沒用。这个故事的漏洞在于老人的配偶先走,如果沒遗嘱,那一半财产要按法定程序继承,女儿是妥妥第一继承人(配偶、子女、父母),这时候外甥女没照顾把,女儿肯定有遗产继承。算王达立老人走了,另50 %才能按遗嘱执行。
其实现在许多想着出国留学最后留在国外的,大多数都是抱着将来对自己年老父母不闻不问态度,以在国外不方便没时间逃避自己的责任
法律有些条款是否应该休改和增添些内容。如儿女是第一继承人中如果出现没有赡养,照顾年老父母而是由其他人照顾一定年限,并得到财产所有人(被照顾,赡养的老人)的遗嘱认可。可以将老人自己的财产过继给照顾老人的人。儿女由于没有尽道赡养,照顾义务就不能拥有继承权。也就是说儿女的继承权由于没有赡养,照顾老人而被多年照顾者继承。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让儿女必须赡养,照顾父母才有父母财产的继承权。这样才能使儿女孝道老人得以发扬光大。否则,儿女不尽孝道,甚至还有虐待老人现象只因为有血缘关系就可以继承老人财产太不合天理!总之一句话谁赡养,照顾了年老不能行动的老人达到法律规定的一定年限,谁就有继承权!就算有血缘关系的儿女没尽赡养,照顾老人的义务,也不一定就能继承老人财产。
无影侠医
判的好[点赞][100]!
用户10xxx27
赞!难得一见的公正判决!
用户10xxx30
支持,遗产给陪伴老人的人,老人有权处理自己的遗产。
foxwu
编的,王老人只能处理自己那部分财产,配偶的不能处理
foxwu 回复 08-06 16:16
多看看法制节目,老家一方死了几十年,另一方留遗嘱把房产留给一个子女,其他子女打官司确权要求分割早死一方的份额的多了去了,全有效,本案中王老人只能处理自己的财产,不能处理女儿继承早死老伴的财产。作者不懂法律胡编,你在死犟抬杠
平静~开开开 回复 foxwu 08-06 16:50
你把判决文书号发出来,否则只能是你的臆想
越越
母亲住院,隔壁病房老太 80 多岁,照顾她的是她的妹妹差不多也 80 了。听她妹妹说,她有两个女儿都在英国,这次她们的妈病重住院只有她妹妹还有个弟弟(70 多岁)照顾她母亲,他两个女儿没有一个回来探望过她们的母亲,甚至连钱都没有转来过,(这个老太原是同济大学教授,估计退休工资还是可以的)。试想一下老太要这两个女儿干嘛呢?
K-one 回复 08-06 14:57
关女儿什么事,当初谁怂恿女儿出国的,又是谁怂恿女儿移民到国外的,还不是他们当父母的,反反复复在女儿耳边念叨国外怎么怎么好,国外的月亮怎么怎么圆,好了,女儿移民出去不回来了,他们又急了!
糯米爸爸缪世友
只要是有效遗嘱,就不应该走法律程序,浪费资源。
木其石马
支持法院尊重遗嘱,按物权人的遗嘱办事,[点赞][点赞][点赞]
都好
在生啥不管,死了争财产,人人都如此,谁来怜老年?!!!
不踩油门的老司机
二审判的那叫好!我看完这个新闻舒服了一整天![开怀大笑][开怀大笑]
用户10xxx96
不,你说的不对,第一顺序也只能继承1/4其父遗产,因为妻女都是继承你各继承,分别继承夫,父遗产。
光良
不孝女该一分不给
帆山悦水
有遗嘱还要打官司?
用户10xxx11
除了法律,难道公序良俗不要了?法律的本质难道不是维护公平正义和公序良俗吗?
JKC
小编连最起码的继承法知识都没有,还有脸编这个故事。
用户10xxx31
已有赡养属实情况,又有遗嘱,还有公证,理当由被遗嘱方继承,没有问题。即便没有遗嘱公证,存在事实,也没问题继承
用户34xxx65
基层法官确需要认真学习社会伦理道德)和公序良俗,泓扬正能量,向终审法官学习。
守护..
老伴是先走了,她作为女儿有没有照顾过?????
chen6569
应该是这样的最终判决!公道自在人心!
戴肖红
为二审点赞!鸿扬正能量
用户16xxx68
以后谁还敢立遗书
用户10xxx14
亲生女儿不如养条狗
国产
我认识的一个上海老头,2000年是上海侦察处处长??后来中风半身不遂10几年,国家养着,23年去世了,女儿在美国刚毕业工作2年,也没回来,现在骨灰还存在火葬场。
初遇
查查一审法官是不是拿了王晓的好处。周不上诉的话又是个错案。一审法院就这么不负责任。
用户19xxx28
回不回养不养亏不亏,人家都盘算过无数次了!
用户14xxx45
外甥女挺有头脑有经验,所有记录保存完好,老伴先走那一半遗产应该给女儿留一部分。
市外桃园的爷爷
白眼狼!还想回来分块肉?
大浪淘沙
女儿咋有脸回来争夺遗产,不孝的东西,
用户10xxx96
为法官,法院👍
用户10xxx32
这老人是个明白人,这所谓的“法官”就另论了。
用户10xxx84
这才是法院对待老龄社会的态度。
用户10xxx47
这个女儿不应该回来争遗产,你都28年对老父亲不管不顾了
黎明
一审二审,法院可以多收费。
用户10xxx69
一审法官糊涂,终审法官公正公道
用户11xxx15
这是什么法?
用户10xxx99
二审判决真好!
花明
遗嘱没有法律效果吗?,要来何用,
国辉
国事而非家事
用户10xxx49
很多案子第一判决都很无语
飞鹰
为什么网上的一审都会被二审改判
兵哥
谁说的养儿能防老?
放松
好,解气。
用户44xxx90
还得二审,水平就是不一样
用户13xxx92
一审时没有出示遗嘱这一关键证据吗?如果出示了,法官还是判了各50%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