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用煤炼铁,里面的硫进入钢铁,让武器变脆,而铁匠们也不明白,只能把武器做宽做

司马槑谈过去 2025-08-02 14:23:22

北宋时用煤炼铁,里面的硫进入钢铁,让武器变脆,而铁匠们也不明白,只能把武器做宽做厚,所以比起唐代宋的武器质量是粗劣的,另外重文轻武的观念下,没人会去关心武器的制作。 一个王朝的命运,可能藏在一块黑乎乎的煤炭里?这事儿听着玄乎,但聊到北宋,这还真不是开玩笑。 宋朝那可是个顶流的“经济大咖”,商品经济发达得不行,铁产量更是达到了一个惊人的高峰。根据估算,北宋的铁年产量,可能比几百年后整个欧洲加起来都多。按理说,有这么多铁,还愁造不出好武器吗? 问题恰恰就出在这。产量上去了,质量却可能下来了。这一切的源头,是一个看似进步,实则挖了坑的技术变革:用煤炼铁。 唐朝那会儿,炼铁主要用什么?木炭。木炭纯净,杂质少,炼出来的钢,行话叫“熟铁”。唐刀为什么能成为传说?除了锻造工艺牛,原材料的底子好是关键。但用木炭有个致命缺点:太费树了。到了宋朝,人口暴增,城市规模扩大,能砍的树都快砍秃了。这木炭就成了稀缺资源,价格也“蹭蹭”往上涨。 宋朝人很聪明,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地底下埋着的“黑金”——煤炭,当时叫“石炭”。煤的储量大,价格便宜,火力还猛,简直是完美的替代品。于是,轰轰烈烈的冶铁革命开始了。从各种史料和考古发现来看,北宋中后期,煤炭在冶铁业的普及率已经相当高了。 这本该是技术进步的好事,可一个“魔鬼”也从煤炭里溜了出来,钻进了宋军的兵器里。这个魔鬼,就是硫。 煤炭里含硫量高,这是天生的。在高温冶炼时,硫元素会毫不客气地跑到铁水里去。含了硫的钢铁,会得一种“病”,叫“热脆性”。这块铁在烧得通红、准备捶打塑形的时候,会变得像饼干一样脆,一敲就裂。 这下可把当时的铁匠师傅们给愁坏了。 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抡着大锤,对着烧红的铁坯“哐哐”就是一顿猛砸。他心里想着,要给前线的士兵打一把好刀,要锋利,要坚韧。可他使出浑身解数,叮叮当当一通操作下来,那刀坯上却莫名其妙地出现了细小的裂纹。有时候甚至在淬火的关键时刻,整把刀“啪”地一下就断了。 老师傅百思不得其解,他不知道什么是化学元素,更不懂什么叫“硫化物在晶界偏聚导致晶间断裂”。在他眼里,这就是老天爷在作对,或者是祖师爷没保佑。这是一种纯粹的经验主义困境,你知道出了问题,但你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面对这种“灵异事件”,铁匠们唯一的办法,就是用最笨、最直接的方式去弥补。既然这铁容易脆,那我把它做宽、做厚总行了吧?用绝对的“体重”来换取“安全感”。 所以,宋代的刀剑,普遍都比唐代的要厚重。比如著名的宋代手刀,造型上就显得“膀大腰圆”,不像唐刀那样修长挺拔。这种厚重,并不是设计的初衷,而是一种无奈的妥协。它牺牲了武器的灵活性和穿刺能力,增加了士兵的体力消耗。一把笨重的刀,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可能就意味着生与死的差距。 可以说,北宋士兵手里的兵器,从娘胎里就带着病。 这病,是那个时代科学水平的局限性造成的。 难道宋朝就没人发现这个问题吗?没人去研究怎么解决吗? 这就得聊到另一个更深层的原因了: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就像一个巨大的“降智光环”,笼罩在军事技术领域。 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自己就是个顶级军阀,靠“黄袍加身”上的位。所以他和他后面的皇帝,对武将那是一百个不放心,生怕再出个“赵匡胤第二”。整个国家的制度设计,都在想方设法地“杯酒释兵权”,抬高文官,压制武人。 在这种大环境下,一个人的终极理想是什么?是“学而优则仕”,是考科举,当文官,吟诗作对,指点江山。谁会去关心打铁炼钢这点“奇技淫巧”?在士大夫眼里,那都是下等人干的粗活。 当时的顶流知识分子,比如苏轼、欧阳修,他们的智慧和才华,都用在了诗词歌赋、治国理念上。你让他们去研究一下煤炭里为什么会有“毒”,他们大概会觉得这是对斯文人的一种侮辱。整个社会最聪明的大脑,都“转行”去搞文化了。 所以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因为缺木炭,开始用煤炼铁。煤里的硫让钢铁变脆,武器质量下降。铁匠不懂原理,只能把武器做厚做重,治标不治本。因为重文轻武,社会精英不屑于研究这种技术问题,导致问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质量低劣的武器,又反过来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 北宋的故事,就像一个跨越千年的警钟。技术上的“小问题”,可能会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变成“大窟窿”。而一个社会对技术的态度,对工匠精神的尊重与否,最终会体现在它最核心的竞争力上。 从一炉煤火,到一把战刀,再到一个王朝的命运。它关乎我们如何看待技术,如何对待那些埋头苦干的基础研究者,如何在一个喧嚣的时代里,保持对“硬核”实力的敬畏与追求。谁也不想在未来的某一天,发现我们引以为傲的“神兵利器”,其实也藏着不为人知的“硫”。

从逻辑上来说:如果一种工艺创新,导致结果不良,你会怎么做?肯定是放弃啊,在没试验出一条新路的情况下,肯定回老路,至于木材不足,更是可笑至极,当年,木材和畜力,基本上是所有社会民生商业唯二能源(其他占比极少),唯独保障不了武器铁??哈,从历史进程看,没有证据证明宋之刀剑质量,不如夏辽金,更不能说当时文字都没有的蒙古人,有更高武器科技,其实宋之武器器械大型工具技术,倒是金蒙古垂涎学习的东西,宋之武力不彰,史家已有公论,没机会给你这小白,偷袭得手的创新

往铁水里吹气啊,一边吹氢气,一边转炉子,这样你就发明了转炉炼钢。可惜古人不会。刀聪明的他们用铲子不停搅动铁水,通过空气的氧气不断氧化铁水中的杂质,最重要的碳元素,从而得到含碳量极地的熟铁,古人聪明的用两块熟铁片夹住一块生铁片,覆盖泥土后,隔绝空气烧炼,利用生铁中的含碳量渗透,从而的得到两块优质的低碳钢。

1 阅读:26133

评论列表

6689

6689

69
2025-08-03 16:45

中国文人走偏了,识字了,就整天朵在家里算计。而文学的基础是科学技术研究发展的基础。这是中国的伤痛。知识分子脱离现实生活,没有结合自然和自身条件作为动力。科举制度对大众生活的直接伤害。

不求甚解 回复 08-04 09:22
儒学不事农商。

小李飞刀 回复 不求甚解 08-04 20:26
说错了,不事工商!书香门第,耕读世家。

无声狂啸

无声狂啸

61
2025-08-04 18:12

宋朝铸大刀和战斧是因为唐朝把炼铁技术扩散给了周边蛮族。蛮兵都有重装铁甲,唐横刀根本切不动

西海岸的风 回复 08-06 14:11
这才是正解,周边都是铁罐头,不搞重刃,拿牙签破甲吗

未熟三华梨 回复 08-09 11:16
西夏的铁浮屠就全身连带马匹都披铁甲,三、四骑结阵冲击敌人的

6689

6689

43
2025-08-03 17:03

科举制度建立在皇权结构的上限制度下,培养了一批批脱离实际,务己(木头)思想的知识分子。

6689

6689

42
2025-08-03 16:53

国人直到现在也还是以读书识字为至高,而不是以知识为辅,实实在在贴着技术创造创新发展自己为主的,人人动手丰衣足食的理念发展,作为基础理念的规划设计作为生活原动力的理论来培养下一代的。

SGU 回复 08-07 16:29
是的。

知合行一 回复 08-09 03:15
科技进步更多的是灵感,而灵感建立在有学识的基础上。你的思想有点像那些画家诗人,而不是科技。

用户17xxx34

用户17xxx34

39
2025-08-07 12:38

当时都是光秃秃的,没几棵树,

北方的河

北方的河

36
2025-08-04 07:16

有了文化,都想治人

雪尘

雪尘

27
2025-08-03 16:52

炼铁用煤汉代就开始了。

雪尘 回复 08-08 06:39
你这些人口虚高,粮食按产量计吃都不够还能有多余酿酒,青铜钢铁产能及文物数严重不足等方面的证据都是证明西方伪史不可信的常用证据。

雪尘 回复 08-08 07:39
我把高的和低的网络数据都取了,不像你只看低的。原因我也分析了。你是只取低的还不看分析。唐朝铁产量即使网络史学界都认为是因为历史原因导致数据是所有朝代里最不可信的。你觉得要什么样的铁产量才能支撑能承担20000~25000把陌刀的存在。光刀就要30万斤~37.5万斤铁?年产量的30%?别的兵器盔甲还造不造了?

Jenny

Jenny

18
2025-08-07 12:13

厚重更可能是作战需要,那时候铁甲已经普及了。

雪尘

雪尘

18
2025-08-03 16:14

出土实物和记载不是这么说的。

飄渺遊魂 回复 08-04 20:20
为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话说,哪个国家不是捡好的来说呢?

雪尘 回复 飄渺遊魂 08-05 09:21
没用的,对于某些东西来说,用了足有一百多年,日产能超过一吨的官方冶铁场都是不实用的少数。

用户65xxx00

用户65xxx00

17
2025-08-03 19:15

所认民国层出不穷的大师对国家没一点用处,就是个屁!

用户10xxx65

用户10xxx65

17
2025-08-04 14:02

重文轻理害死国。

大猫

大猫

17
2025-08-04 19:20

冲天炉炼铁,煤炭和铁矿石混装一起,直接接触。煤中的硫化物就进入铁水里了。

皂滑弄人

皂滑弄人

17
2025-08-04 20:50

得先烧焦炭脱硫

九天之上

九天之上

16
2025-08-03 14:18

煤里为什么含硫,这是我百思不得的自然化学反应?

玖月 回复 08-09 00:09
煤的证据已经很充分了,煤里面发现的植物化石还少吗?还要怎么证明?非要让你亲眼看到才行?

纳兰飘若 回复 玖月 08-10 17:18
石头里面还有动物化石,所以石头是动物演变的。

行者

行者

14
2025-08-04 18:47

把铁从矿石里提炼出来,不管是木炭,还是石碳,他们是不与矿石接触的吧?乡间铁匠铺用煤炭把铁烧红了再锻打,这硫也只能与铁块表面反映,事实上也没怎么见打裂的呢?

北方的风 回复 08-05 08:54
乡间铁匠铺的原料是废铁,文中说的是矿石冶炼,也就是根子上已经含硫了。当然文中的观点有待商榷。

用户64xxx07 回复 08-05 23:49
你说的那是坩埚铁吧,那种产量太低了,那时候一般都是把矿石和煤直接铲在一起炼出铁水的

6689

6689

12
2025-08-03 16:47

美国以及欧洲之前都全面地全球地学习世界各地的知识技术以支撑和发展自己的技术能力。

也许大概似乎是

也许大概似乎是

10
2025-08-04 17:32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去硫呢

77 回复 08-07 07:06
把煤炭练成焦炭,用焦炭炼铁、炼钢。

江渐月

江渐月

9
2025-08-03 15:29

科学技术即不是文学,也不是武功,更不是儒家传统。它与生活经验有关,更与逻辑思维紧密关联。可惜,我国传统文化中缺少的就是逻辑思维。

大汉铁骑

大汉铁骑

8
2025-08-04 19:39

那么穿越后如何脱硫?

用户16xxx64

用户16xxx64

8
2025-08-04 18:49

宋朝之前就有以煤炼铁,宋朝也不可能只用煤炼铁,你说匠人不知道?我更宁愿相信宋朝是在产量和质量之间选择了产量

脚印太稀 回复 08-06 21:11
有没有可能,半瓶子醋的小骗刚好看到个新知识点,脑袋灵光一闪,就出来抖机灵了[抠鼻]

如水

如水

8
2025-08-05 08:03

钢铁含硫在高温下容易开裂,常温基本没什么影响。

用户10xxx56

用户10xxx56

8
2025-08-09 09:26

氢气有强还原性吗?氢离子还差不多

悼明

悼明

8
2025-08-04 18:59

这是一种典型的一知半解!把什么事都往重文轻武上靠!宋朝是军国主义的先军政治,国家财政收入的70%以上充作军费,皇室的婚丧嫁娶和新皇登基给予军队的赏赐另计!高级武将的任命是皇帝的禁区,文官不敢不能染指。关于炼铁事件,经过汉唐的充分开发,西北及黄河两岸的树木几乎砍伐殆尽,哪有这么多木炭用来炼铁?用煤来炼铁,是经济和不得已的选择,在技术上也是可行的!至于含硫问题,那是时代和科技的原因。不能因此而置疑。宋朝特别重视军工技术,名臣韩琦、吕惠卿均提举过军器监,对军工的发展都作出过杰出贡献。对于军工技术和兵器发展以及军事理论,也有名臣曾公亮的专著。北宋的尖端兵器斩马刀、神臂弓、步人甲等,在各场战争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杀嗯咯

五杀嗯咯

6
2025-08-04 21:00

砖家就是这么来的啊

迦楼罗王

迦楼罗王

6
2025-08-07 11:26

床弩一动达懔死。

SGU

SGU

6
2025-08-07 16:27

以入仕为途当做人生最终目标的

一一

一一

5
2025-08-04 18:02

屁话[滑稽笑]莫非真以为军队靠的是神兵利器[捂脸哭]有多差的铁器,做个长矛箭矢能捅不死人的[滑稽笑]倚天不出谁与争锋么[滑稽笑]

飞天男孩979

飞天男孩979

5
2025-08-08 00:20

宋朝从杯酒释兵权开始,新武将就不受待见了,但杯酒释兵权的武将,到地方那是独霸一方,成为地方的负担。

用户10xxx18

用户10xxx18

5
2025-08-04 18:21

自媒体乱讲,宋代铁矿矿场有多少在没收复的幽云十六州,有多少在宋辽边境战场,

水杯

水杯

5
2025-08-09 09:50

因为北边用上重甲了,金军的铁浮屠你用以前的兵器怎么击伤对面?所以只能把兵器做的越大越重

小悬疯

小悬疯

5
2025-08-07 09:18

这就是个标准的胡说八道,宋朝铁质量不行?这不是开玩笑吧,当时可是世界先进水平,产量多,质量好。

设备维修

设备维修

5
2025-08-09 11:52

宋朝主要的敌人辽和金都不是过去纯粹的游牧部落而是有着冶炼技术的政权披甲率很高所以为了破甲只能将武器做的厚重。

长尾巴的柯基

长尾巴的柯基

4
2025-08-05 12:30

文章缺乏证据,不靠谱

用户10xxx42

用户10xxx42

4
2025-08-06 14:41

这是指导穿越者注意事项吗?

用户10xxx27

用户10xxx27

4
2025-08-06 10:08

所以都用什么狼牙棒骨朵锏之类的重力兵器了

清风细雨湿流光

清风细雨湿流光

4
2025-08-08 09:29

为什么中国古代没人发现这种元素呢?

SEA KING

SEA KING

4
2025-08-08 19:08

还有一个原因,宋朝时敌对方的冶炼技术也是非常好的,普遍装备重甲,所以重武器就很有必要,唐时除了吐蕃,其他地方最多有个皮甲,而且吐蕃的冶炼技术还是唐朝各种和亲送出去的技术[哭笑不得]

乌先生

乌先生

4
2025-08-08 17:25

我见过镇上的铁匠把菜刀坯放进煤碳炉中猛烧,通红时拿出来猛敲,刀坯并没有断裂。不烧火就敲才会断裂,小编简直胡说八道。

garlong

garlong

4
2025-08-11 08:24

天工开物,宋应星写的,树脂捣一下,脱硫

道友我有万魂幡

道友我有万魂幡

4
2025-08-09 08:33

沙子作者,查一下焦炭的历史可好?

高美乐

高美乐

4
2025-08-08 09:42

北宋时期中国的钢铁辽朝第一,西夏第二,北宋第三,大理第四,吐番第五,此五行相生相克构造中华文化!

*心情*

*心情*

4
2025-08-08 11:01

呵呵,武器厚是因为敌人铁甲普及率高!唐末、五代,北方民族轮番入中原,把南边冶铁技术学了去,幽云十六州的汉人也在为他们服务,北方政权的军备都很强!大刀阔斧狼牙棒等重兵器流行是为了破甲!

phil

phil

3
2025-08-04 21:33

承认你挺能琢磨,会想能编,但缺乏最基本的逻辑能力和史学修养,除了自嗨爽文,你能编出个啥?(是不是还在自鸣得意比那些学者们更有学术创新成果?)真服了这票爽文小网迷

用户18xxx57

用户18xxx57

3
2025-08-04 18:02

经典流言

上碰下自摸

上碰下自摸

3
2025-08-04 18:35

时代的局限性而已

从南到北

从南到北

3
2025-08-06 14:11

这些啥文人就是屁用没有的垃圾,靠读书赚大钱罢了

SGU

SGU

3
2025-08-07 16:28

以入仕为途当做人生最终目标是永远发展不了太长久了。

用户10xxx41 回复 08-07 20:29
今时今日不也如此?

用户12xxx91

用户12xxx91

3
2025-08-07 17:12

真是胡说八道,既然这样,铁匠不会用木炭试一下吗,知道了不同结果就知道了用煤存在的缺点,就会想办法处理。当然做的厚大点保证不断裂也是普通办法

成事在人

成事在人

3
2025-08-08 08:04

你让宋朝造出电脑更不可能

丰潭-王

丰潭-王

3
2025-08-08 22:02

本来就是国内的铁矿杂质太多,炼铁不好。不然为什么要进口铁矿石?

草鱼开会

草鱼开会

3
2025-08-09 19:21

对,就是氧气。

花开半夏

花开半夏

3
2025-08-10 19:01

看了几天历史书,觉的自己什么都是了

顺利轻松

顺利轻松

3
2025-08-14 15:54

闽无煤,木炭多,建铁炼,龙泉出

尚自有道

尚自有道

3
2025-08-10 06:37

文章完全是断章取义!宋代北方民族都已经发展到重甲骑兵,轻薄兵器很难对抗,包括后世元明清也是厚重兵器时代

白亮

白亮

2
2025-08-03 17:16

小弟不一样吗

大月

大月

2
2025-08-04 22:19

在说捂大的文科嘛

海阔天空

海阔天空

2
2025-08-11 12:24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惹的祸

名字

名字

2
2025-08-07 22:16

宋朝步人甲原来是因为做厚的原因…

舒逸飞

舒逸飞

1
2025-08-08 14:44

编……

猜你喜欢

司马槑谈过去

司马槑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