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今年的高考志愿录取有一个明显的现象真的让人生气:专项计划里大多数专业都是冷门专业,这些冷门专业基本上都是农村地区的考生报考的。 所谓的专项计划,其中心目的就是为了让农村地区的考生有上名校的机会,而名校在专项计划里给出的专业要么就是冷门、偏门专业,要么就是一些烂大街的文科管理类专业。 看来这几年部分大学招生陷入僵局,其招生专业主要有以下特点: 1.敛钱型专业——中外合作办学专业。 学费由原来的1W飙升到2—3万每学年,四年大学下来费用10—20W,不是普通家庭所承受得了的。 2.烂大街型专业——管理类专业,例如经济管理、法学、工商管理、酒店管理等专业。这些专业年年招,年年在榜,而且招生人数比较多,这些专业的就业途径是什么? 3.滥竽充数专业——理工类院校冒出大量文科类专业。 一所理工类院校为了增加招生人数,推出大量文科类专业,经济类专业,法学类专业,文史类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小语种专业。 我说你怎么不推出师范类专业呢? 4.医学类院校中的加菜专业。 医学类院校中也有文科类专业,也有一些烂大街专业,医疗类管理专业。 5.一本大学里的二本和专科专业。 一本大学里二本专业基本上都是为扩大招生规模而设置的,基本上都是冷门、烂大街专业。但设置的一些专科专业也有一定的可信度,这对于那些高考专科高职分数线的考生,报考本科院校里的专科专业也是不错的选择。
弟弟被两所大学录取了是怎么回事?
【22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