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时期,杨宪治理扬州时,只因主簿宋善言贪污200斤稻种换了一只烧鸡和2斤酒,杨

岁月解密师 2025-07-15 15:41:42

洪武时期,杨宪治理扬州时,只因主簿宋善言贪污200斤稻种换了一只烧鸡和2斤酒,杨宪便让屠夫将主簿开膛破肚,把他的皮用稻草填满立于府衙门前,以震慑百官。朱元璋得知后,大加赞赏,并将杨宪升了官。 杨宪在扬州的酷法很快传遍朝野,府衙门前那张风干的人皮成了洪武初年官场的警示牌。他趁热打铁清查积弊,规定“官吏贪墨满六十两者,剥皮实草”,这规矩后来被朱元璋写入《大明律》,书曰:“凡官吏受赃,计赃科断。”一时间,江南官场风声鹤唳,官员上任前必携棺材自随,生怕踏错半步。 杨宪的铁腕正合朱元璋“重典治世”的心思。这位出身寒微的帝王亲历元末吏治腐败之苦,常对群臣说:“吏治之弊,莫过于贪。”他视杨宪为肃贪利器,将其调往中枢任中书省参政。杨宪愈发激进,查案时动辄株连,连开国功臣也敢弹劾,朝堂上下称他“冷面阎罗”。 可正如《后汉书》所言“威克厥爱,允济;爱克厥威,允罔功”,过度严苛终酿反噬。杨宪任人唯亲、构陷同僚的行径渐露,朱元璋虽重肃贪,却更忌权臣专断。当御史弹劾杨宪“挟私枉法,擅作威福”时,朱元璋想起了他治扬州时的狠戾——那既是肃贪的利器,亦是噬主的獠牙。 最终,这位曾以剥皮酷刑震慑百官的酷吏,落得与宋善言相似的结局。洪武三年,杨宪被处死,印证了“多行不义必自毙”的古训。他的起落,恰是洪武朝“以猛治国”的缩影:用极端手段治贪,却难防酷法本身沦为权力的凶器,只留下“重典之下,虽肃贪风而失人心”的历史沉吟。 剥皮治贪震官场,酷法终成噬权刃,洪武重典难平吏治与人心之殇。

2 阅读:16976

评论列表

江渐月

江渐月

65
2025-09-23 10:08

明初那么酷法反贪,可明末还是举国皆贪。

汕头用户 回复 10-01 05:33
因为朱元璋亡了呗,后代子孙过度贪腐。

贝壳 回复 汕头用户 10-01 18:13
洪武朝末就出现了南北榜案,已经开始试探朱元璋底线了,跟他亡不亡没关系,编元史的时候就夹带私货了

黑色阿羊

黑色阿羊

57
2025-09-27 13:09

笑死,朱元璋的儿子们,比如说秦王,在陕西干的事情罄竹难书,完全不像个人,御史上告后,最后朱元璋亲飘飘的训斥两句完事。朱不只是对手下狠,对百姓一样狠,杀光那么多功臣的皇帝上下五千年就这么一个,真不知道哪里来的那多人吹捧他。就一普通封建帝王罢了

黑色阿羊 回复 晓理费叨 09-29 17:29
与情绪无关,你说孙先生驱除鞑辱我认,但网上抛开阶级立场去吹捧某些封建帝王,把大多数人的伟业归于某一位帝王本身,这本身就是错误的。就算是论封建帝王,仁政爱民总是基本评价不是,朱腰子显然并不算。我只是厌倦了某些明吹清吹而已,不是对你发泄情绪

晓理费叨 回复 09-29 16:05
这就是你和大多数人的区别了。我想我表达的非常中立了,历史不是简单的非此即彼,非黑即白,你那种排比质问只能表达你的情绪,而不是在讨论问题,驱逐鞑虏不是“一件好事”,也不是一件小事。历史书籍那么多,多读一些对比就能知道帝王之间的差距。我想你也不必继续回复了,毕竟我是希望讨论问题的群体,不是在网上宣泄个人情绪的。

十三月十七日

十三月十七日

40
2025-09-27 19:12

老朱只是让要求官员不贪,可没说让自家的皇亲国戚不享受。

风狂 回复 09-28 18:05
败就败在那些一大堆的蛀虫朱姓王爷身上了

用户43xxx61

用户43xxx61

37
2025-09-27 14:37

对别人过于残酷的人必然不是好人

用户69xxx07 回复 10-01 01:15
这话你说的错了。对贪官狠,对自己也狠。这种人就无话可说。对手下的人很对,自己却很放纵,下面的人不会服他的。就比如朱元璋对自己的皇子皇孙纵容的一逼。对手下那么狠。谁愿意为明朝卖命?都没把手下的人当人。

用户10xxx67 回复 09-29 15:10
自以为是,刘邦还约定非刘而王者,天下共击。请问评判一位帝王是以他对自己人好坏而论吗?刘邦把秦十赋一改成十五赋一,他就是公认的好皇帝

苦主愁客将不知帅

苦主愁客将不知帅

36
2025-09-27 16:51

聪明的官懂得有些事明着干有些事得保密,哪有绝对的好人好官有也是短命没有好下场

飞鸟

飞鸟

14
2025-09-27 15:00

你想说啥?

用户10xxx72

用户10xxx72

13
2025-09-27 23:31

剥皮实草这种酷刑其实现在用正好,凡贪腐100万者剥皮实草立于单位门口!

飊風玫瑰 回复 09-28 08:57
不行,立不下那么多人

巨巨

巨巨

13
2025-09-27 19:57

要不是朱元璋推翻了异族元朝的统治,会有什么好名声?

用户10xxx67

用户10xxx67

13
2025-09-29 15:29

文章三观简直不堪入目,明初200斤稻种你知道意味着什么吗?二百斤稻种和你收二百斤粮食是两回事,而且还是经历元末的明初时期,杨宪做的对

金木水火土

金木水火土

8
2025-09-30 18:08

一是应该给官员有合适的可以体面生活的薪酬;二是重典治贪,二者不可偏废

风浪

风浪

8
2025-09-28 14:54

这杨宪只是朱元璋手中的一枚棋子而已,自己不想出面,便利用杨宪用重典肃清朝政,在贪腐清理的差不多了,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朱元璋再将杨宪干掉,让百官对他感恩戴德!既清贪腐,又树威望!

天降正义

天降正义

7
2025-09-28 15:04

朱元璋的出身,注定他对官绅有一种天然的敌视。但这和爱民没有任何关系!他儿子们对民众的暴虐行径是满朝官员加一起也不足半成的。

扬州慢

扬州慢

5
2025-07-16 23:05

夜壶

用户14xxx91

用户14xxx91

5
2025-09-22 16:27

乱世重典,治世重德

壬山静 回复 09-28 11:36
首先那200斤稻种,最少也是品相好,不发霉,合适时间收割晾晒的。其次,元末明初,民不聊生,扬州简直可以说二十室十九空的节奏,生下来那个,还行将完蛋,快饿死了,甚至有钱也不见得能买到吃的节奏,还贵的要④,怎么办,不赞成杨这人,但在地方任上是做了些事实的,起码他自己也整天清汤寡水

dgggh

dgggh

4
2025-09-25 13:49

杨老是真正的为民清官

Soledad 回复 09-27 18:13
杨宪任人唯亲,放纵亲信作威作福,是为哪门子的民?他不过是摸准了朱元璋的心思,投其所好获得重用,都是伪装出来的

用户10xxx59 回复 09-27 19:09
看来你喜欢酷吏!

今生跟随Jesus

今生跟随Jesus

3
2025-09-22 12:44

酷吏,没有人性。

道长正在晒太阳

道长正在晒太阳

2
2025-07-16 16:53

朱元璋

用户10xxx05

用户10xxx05

2
2025-09-23 09:40

报应得到反噬

境·界

境·界

2
2025-09-28 09:13

没人觉得贪200斤稻种,丧尽天良吗

大汉铁骑

大汉铁骑

2
2025-09-28 16:24

应该学习明朝

阿升

阿升

2
2025-09-30 00:42

老朱把自己儿子外面的官民都不看作人,一个个子孙封了多少地?

*心情*

*心情*

1
2025-09-28 08:58

贪权贪名也是贪

汕头用户

汕头用户

1
2025-10-01 05:36

反正朱元璋反腐有一手,这反腐的水平妥妥的强。

用户32xxx40

用户32xxx40

1
2025-09-30 07:14

乱世用重典

用户10xxx19

用户10xxx19

1
2025-10-02 09:22

矫枉必须过正!

时代之声

时代之声

1
2025-09-26 02:23

杨是野兽被杀是迟早的事

岁月解密师

岁月解密师

解密岁月,读懂历史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