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行业的同行们最近是不是都遇到过这种甲方? 嘴上说着不要坑位费看似大方,结果选品环节直接给你上演"百里挑一"的戏码。100多个备选品硬生生砍到30个,检测费还要企业自掏腰包,合作方理直气壮甩出"链接已挂上"就完事。 看着对方振振有词说"哪有什么一己之力"的场面话,实际对接团队早被折腾到心率直飙150。更绝的是合作方倒打一耙的功力,"你冷酷无情无理取闹"三连击直接把沟通变成琼瑶剧现场。 经历过这种合作的都懂,看似省了坑位费的表面功夫,暗地里消耗的沟通成本、时间成本、人力成本早就超标。选品数量腰斩的背后,往往藏着合作方对市场预判的迷茫,以及流量焦虑下的病急乱投医。 其实文旅合作最怕的就是既要又要还要的心态,既要零成本试错,又要数据好看,还要团队随时待命。与其在谈判桌上演狗血剧,不如前期把资源匹配度和执行方案摊开说透。毕竟行业里真正的爆款案例,哪个不是从精准定位的10个优质品里打磨出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