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1月28日,志愿军战士潘天炎在朝鲜战场因生理需求到附近草丛,返回时发现阵地已空无一人,这时,美军突然发起冲锋,19岁的潘天炎凭一己之力迎敌,书写了属于他的战争传奇。
1951年1月28日朝鲜战场隆冬,潘天炎和战友们坚守在阵地上,每个人都绷紧了神经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
连续的战斗已经让他们疲惫不堪但谁也不敢松懈,因为敌人随时可能发起进攻,在这片冰天雪地的战场上每个人的神经都像拉满的弓弦一触即发,潘天炎感到肚子一阵翻江倒海他知道必须暂时离开一下,谁能想到这短短几分钟的离开竟成了命运的转折点。
潘天炎匆匆跑到附近的草丛解决生理问题,然后飞快地往回赶,当他气喘吁吁地回到阵地时,眼前的一幕让他目瞪口呆,战友们都不见了阵地上空无一人。
就在潘天炎愣神的一瞬间,远处传来了隆隆的坦克履带声和嘈杂的脚步声,他心中一惊立刻明白发生了什么:美军发起冲锋了!来不及思考潘天炎本能地抄起武器冲向了机枪阵地,他明白自己成了这片阵地的唯一守卫者身后是祖国的安危,他必须坚守到底哪怕只有一线希望。
然而美军的坦克像钢铁巨兽般碾压着一切,步兵紧随其后试图一举拿下这块战略要地,潘天炎知道如果阵地失守后果不堪设想,他沉着冷静利用地形优势,时而隐蔽在掩体后时而变换射击位置,不断地向敌人倾泻火力。
潘天炎手里只有有限的弹药和几颗手榴弹但他没有丝毫畏惧,他像一头困兽在阵地上来回穿梭,不停地射击、投弹,他甚至捡起敌人丢弃的武器继续战斗。
枪声、爆炸声、喊杀声交织在一起震耳欲聋,潘天炎仿佛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疲惫忘记了恐惧只有一个念头:坚守阵地!他孤身一人却打出了一个排的火力让敌人误以为阵地上有重兵把守。
9个小时!潘天炎一个人竟然坚守了9个小时!他打退了敌人9次冲锋歼敌30余人,伤敌100余人,当援军终于赶到时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一个19岁的年轻人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钢铁防线创造了一个战争奇迹。
谁能想到这个在战场上如此英勇的战士,曾经竟然是一名伪军,潘天炎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村家庭父母早逝他从小就尝尽了生活的艰辛。
为了生存潘天炎不得不四处流浪靠打零工勉强度日,十几岁时他被国民党抓壮丁,成了一名伪军,在伪军的日子里他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对未来充满了迷茫。
命运的转机发生在潘天炎被解放军俘虏后,在解放军的俘虏营里他第一次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解放军战士的仁义和对人民的忠诚深深地触动了他,他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开始渴望真正的信仰,他毅然决定加入解放军投身到祖国的解放事业中。
加入解放军后潘天炎刻苦训练,很快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机枪手,他渴望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自己,来回报解放军的恩情,朝鲜战争爆发后他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军奔赴朝鲜战场,在朝鲜战场上他经历了无数次战斗的洗礼。
而在1951年1月28日的战斗是潘天炎军旅生涯中最辉煌的一页,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忠诚什么是勇气什么是担当,他被授予“青年英雄”称号他的事迹被编入38军军史,成为志愿军战士的楷模。
1957年由于战争留下的伤病潘天炎不得不提前退役,他回到了家乡在当地粮食部门工作,1973年潘天炎因病去世年仅41岁,他的事迹被改编成单弦曲《青年英雄潘天炎》传遍大江南北,他的形象被印在连环画上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