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1月,十几辆汽车、卡车抵达溪口。这些车辆是接送张学良及200多名看管

文史记叙录 2025-01-19 23:55:59

1937年11月,十几辆汽车、卡车抵达溪口。这些车辆是接送张学良及200多名看管人员转移用的。临行前,张学良向特务队长刘乙光提出:是否能延迟一天转移,他要去看看千丈岩的瀑布,听听妙高台林间的鸟鸣。 刘乙光为难地向张学良解释,南京一再用电报电话催促启程,若再拖期,自己吃罪不起。张学良听后,觉得不好使刘乙光为难,便同意如期起程。 于是,张学良、于凤至夫妇和两名副官乘坐在宋子文赠送的小汽车内,夹在车队中间,在前后武装士兵的保护下,从溪口向指定地点黄山进发。 车队经过两天行驶进入安徽,第三天中午,车队在屯溪停下。刘乙光队长安排众人在此午餐。正巧,从黄山下来的张澜在屯溪午餐休息。张学良与张澜相视很久,才彼此互相问好。两人似有许多话要说,但见有武装士兵和特务在旁,不便多说。 分别时,张澜紧紧握着张学良的手说:“汉卿兄,要多加保重啊!” 从溪口到黄山脚下的歙县,距离约500公里。车队在沿途走走停停。整整用了一个星期才到歙县。当地县府早已获悉张学良车队到来之消息,派人在通往黄山的路口处等候。当车队到时,县长立即上前迎接,引导车队上山,直奔已选定好的居住处。 县长向张学良介绍说:“这是北洋军阀段祺瑞晚年时修建的别墅,叫‘居士林’,可是他却从来没在这儿住过。” 这所别墅房间很多、很大,特务队的副队长许建业为张学良夫妇挑选了一间比较干净而宽敞的房间做卧室。为了保密,在张学良到此处之前,这里的客人都清出搬迁他处。“居士林”的租金由南京以几倍的高租金支付。从张学良夫妇居住的“居士林”到便衣队员和宪兵们居住的空军俱乐部附近的风景区都布下岗哨,划为禁区,严禁任何人入内。 在来黄山之前,于凤至与赵一荻一直轮流陪伴着张学良。此行黄山时,赵一荻正在上海,不久, “八一三”淞沪会战开始,赵一荻便移居到香港,因此这段时间,都是由于凤至陪伴张学良。 张学良之前,这里原是国民党空军受伤军官的疗养地,这里的温泉专门为受伤的空军军官使用。可是张学良一到这里,温泉区就被严禁一切人进入。为此,在这里疗养的空军军官非常不满,要求他们解除温泉区禁令。 当军官们知道张学良幽禁在这里时,都打消了怨气,千方百计地想接近张学良,这是因为空军军官中,原东北军空军的比例很高。刘乙光对空军军官要见张学良的要求一概予以拒绝。 在张学良到黄山的第二天,国民政府安徽省主席刘尚清闻讯后,立即上山来拜访张学良。第三天,黄山附近的歙县县府匆匆派人上山,找刘乙光告诉说:南京官邸来了长途电话,赶快下山去接。 刘乙光命司机以最快的速度下山,到县府接了电话,才知是蒋介石亲自打来的电话。蒋介石向刘乙光询问了张学良移住黄山的情况及黄山人的反映。刘乙光逐项汇报详情。蒋介石对黄山空军军官要求见张学良的情况很担心,告诉刘乙光,要严密注视情况的进展,随时向他报告黄山空军军官的动向。 之后,歙县县府为方便张学良在山上游览,专门派来一名熟悉黄山名胜古迹的人住在山上,充当导游及解说人员。张学良高兴地让他同自己走在一起,一同游览了练江南岸的太白楼和长庆寺塔。 张学良夫妇在黄山住了十余天,几乎游遍了黄山风景。12月17日这天,张学良感到很无聊,便向于凤至提议到河里去捉鳗鱼。于凤至高兴地赞同。于是,张学良夫妇在刘乙光和警卫人员的保护下来到河边。他们仿照着黄山人抓鱼的方法,先用石头在河边堆筑起一个圆圈,预先留一个口,在石圈中间撒下许多用油浸过的白米,静静地等待鳗鱼进入石圈里。当他们发现鳗鱼游进石圈内觅食时,就迅速地用石头堵住预先留的缺口,然后两个人便在石圈内欣喜地捉起鳗鱼来。 这天,张学良和于凤至共捉到了20多条鳗鱼和黄鳝,心情非常愉快。然而,正当张学良夫妇玩得高兴之际,一位便衣队员气喘吁吁地跑来报告,说南京方面来了长途电话。刘乙光向手下吩咐了几句,便跑着回去接长途电话去了。 原来,自南京沦陷后,黄山附近情况复杂,加上黄山疗养的空军军官一致要求见张学良,蒋介石向戴笠指示:给刘乙光打电话,命令他将张学良从黄山移送到江西萍乡待命。这天,张学良和于凤至回到住处。刘乙光告诉他们夫妇“整理行装,准备转移”。 张学良考虑到为自己讲课的吴老举人再也不能受流离奔波之苦,商得老先生的同意,让他北返老家。吴老举人临走时,张学良送他2000元法币,供其日后生活用。吴老举人走后,张学良的读书会由于无人讲课便自行结束了。 从黄山到萍乡仅两天的路程,但走得却极其艰难。张学良坐在车中,凭窗而望:公路上,拉伤兵、辎重的车辆纷纷西行;两旁人马拥挤,撤退的军队和逃难的百姓混杂在一起。 这景象使张学良感到局势十分严峻。他不忍心再往窗外看,只好闭上眼睛沉思。两天后,刘乙光带领全体人员将张学良夫妇转移到江西萍乡。 到萍乡后,张学良以为会在这里长期待下去,然而这只是他长途颠沛流离的一个中转点而已。

0 阅读:27
文史记叙录

文史记叙录

讲述历史趣味故事,回忆历史往昔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