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山西大旱。为了生存,山西横泉村,有人提议把大清官于成龙的墓挖了吧,里

在左聊国际 2024-06-26 02:53:38

1947年,山西大旱。为了生存,山西横泉村,有人提议把大清官于成龙的墓挖了吧,里面肯定有很多宝贝。农会郝东清率先做出决定:“挖!” 于成龙是明末清初的中国官员,其一生堪称清官的典范。出生于山西永宁的于成龙,自崇祯年间便展现出其学术才能,成功高中举人。然而,随着清朝入关,于成龙的仕途并未立即开展,直至顺治十八年,44岁的他才得以担任广西罗成的知县,正式踏上政治之路。 在其23年的官场生涯中,于成龙的仕途从七品县令逐步晋升至两江总督。尽管职位高重,于成龙始终坚持清廉、公正,深得民心。他的治理策略与为官态度在康熙皇帝眼中尤为出众,皇帝曾公开赞扬其为“天下廉吏第一”。 1684年,于成龙于南京去世,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哀悼。当属下进入其住所整理遗物时,惊讶地发现,于成龙生前极为简朴,家中仅有破旧衣物和基本的餐具。这一发现进一步印证了他清廉的生活方式。民间对于成龙的去世反应强烈,纷纷停止工作,自发组织祭拜活动。 康熙皇帝对于成龙的逝世也极为重视,追赠他“清端”谥号,意在表彰他的清廉和正直。此外,皇帝还特别赐葬于成龙于其家乡永宁州,并赋予他太子太保的荣誉,这是许多一品高官都未必能享受到的待遇。这种尊荣,即使是乾隆朝的纪晓岚等文臣亦未能享受到如此规格的赠礼。 于成龙的墓地位于方山县峪口镇横泉村南侧,据传当地居民提及,其葬礼规模宏大,康熙皇帝赐下大量金银财宝。这些财富一度成为当地传说的一部分。直到1947年,尽管历经两百余年,于成龙的墓地得以妥善保护,部分原因是因为有专门的守墓人负责维护。 1947年,一场由当地农会与村民自治组织发起的行动,以挖掘并破坏封建象征的于成龙墓为目标,引起了一波热烈的社会反应。该墓位于一个偏僻的村落,历史上属于地方重要人物的安息之地,至此事件发生时,已有200余年的历史。 当天,众多村民聚集于墓地,挖掘动作迅速展开。村中的老人回忆称,由于对封建文化的抵触情绪,挖掘活动充满激情与决断。初期,村民们使用锄头和铁棒等简单工具在墓地上作业,尝试移除覆盖的土层。不过,于成龙的陵墓结构异常坚固,墓室外墙由白灰和松香混合的瓷碗砌成,固若金汤,常规工具难以撼动。 几小时的努力未果后,村民们决定使用炸药。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和准备,一枚自制的炸药被放置于墓顶的中心位置,随即引爆,造成了一个足够人员进入的大洞。炸开的墓顶揭示了墓室的内部情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刻有文字的石碑,记录了于成龙生前的事迹。 更深入墓室,村民们发现了于成龙的棺椁。棺木外表涂有红油以防腐蚀,尽管历经两个世纪的风霜,棺木依然保存完好。棺椁被撬开后,里面的尸体已经完全腐烂,仅剩下的辫子和顶戴的花翎保持原状,彰显其时代的特征。此外,棺中还有一枚葫芦状的金顶,纯金打造。 随后,村民们开始清理墓室内的随葬品,包括珍珠、金银器物、瓷碗等,这些物品很快被运往当地的贸易公司出售,换取了大量的现金和800多斤棉花。每户村民还分得了7颗珍珠和5个瓷碗,可谓一场意外的“丰收”。 然而,不过短短20年后,于成龙的墓地再次遭受严重破坏。于成龙的尸体最终下落无人知晓。

0 阅读:171

评论列表

水上觅红云

水上觅红云

2
2024-06-26 16:44

村民好厉害[滑稽笑][滑稽笑][滑稽笑][滑稽笑][滑稽笑]

在左聊国际

在左聊国际

谢谢你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