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钱面前,亲情啥也不是!”上海,男子坐牢9年,老婆孩子都不要他了,父母和6兄妹也不去探监,只有小妹定时去监狱给他送吃送喝,他对小妹感恩戴德,万万没想到,他出狱后,竟然直接把小妹送去坐牢,而背后的真相让人出乎意料。
(案例来源: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
2011年4月的一天,55岁的陈碧荣激动不已的走出监狱大门。
他呼吸了一口自由的空气,抬头仰望碧空如洗,清风拂面,不觉泪湿眼眶。
9年前,他一念之差,因金融诈骗锒铛入狱。
身陷囹圄后他才知道,自由太可贵了,可一切都太晚了,他被判14年有期徒刑。
他的人生刹那间被改写,老婆和他提出离婚,子女也因为有他这样的父亲抬不起头,而不再和他相认,他瞬间众叛亲离。
他之所以以身试法,还不是想让老婆孩子过上好日子,但到头来家却被自己作散伙了。
入狱的9年里,他痛改前非,努力改造,争取早日出狱。
可父母一次都没来看他,6个兄弟姐妹也薄情寡义,让他心灰意冷。
除了小妹陈金娣会偶尔来看他,给他送吃送喝,给他鼓励打气,带来家里的消息,让他绝望的心渐渐有了暖意。
他在想,其他兄弟姐妹以他为耻,他让父母家门蒙羞,他不怪他们,只有洗心革面,努力改造,到时候跪在父母面前谢罪。
终于,陈碧荣表现良好,提前5年假释,可他走出监狱大门。却发现外面空空如也,没一个亲人来接他,小妹陈金娣的影子,他内心一片悲凉。
他来到已经耄耋之年的父母家,老两口看到9年没见的儿子老泪纵横,一把把他抱在怀里。
原来父母早就原谅了他,可为什么不去监狱看他?
父母却说,陈金娣告诉他们,监狱只能有一个固定的探监人,所以,全家委托陈金娣一个人探望。
而陈金娣却告诉陈碧荣,一家人都不原谅他,只有她念手足之情。
陈金娣为何撒谎,制造亲情矛盾?很快陈碧荣就找到了答案。
原来,在陈碧荣入狱这么多年,家里喜逢拆迁,得到300万拆迁款。
陈家父母决定7个儿女雨露均沾,他们买了4套安置房,有房子的就分现金15万,陈碧荣人在监狱,要房子没用,就分给他71万拆迁款。
可陈金娣对陈碧荣谎称,他只分了15万。
为了感恩妹妹对自己的照顾,陈碧荣做出决定,送给妹妹13万,他只留2万用于出狱后的生活,还出具委托书,让妹妹管理这笔钱。
也就是说,妹妹从中周旋,制造了一个骗局,不让父母家人来看他,以防消息泄露,同时,骗取他的委托书,把71万据为己有。
陈碧荣不寒而栗,原来他无比信任的妹妹,竟然把他算计的一无所有。
她找到妹妹,她却死不认账,一口咬定陈碧荣只有15万,陈碧荣跟她索要10万,也被她拒之门外,亲情彻底撕裂。
而事实是,当初为了分这次拆迁款,一家人开了个会,还做了会议记录,所有家庭成员都签了字,陈金娣的谎言不攻自破。
最终,家庭会议决定,购买四套两居室安置房,两套留给父母和二姐,剩下的一大一小两套分给陈金娣及其儿子。
为了保障陈碧荣的利益,陈家让陈金娣探监时争取了陈碧荣个人意见,为不要房子的他,分了71万元的动迁补偿款。
而陈金娣不但对陈碧荣做了隐瞒,这9年来,她还4次欺骗家人,说花钱可以缩短刑期,从父母手里骗钱,还让兄弟姐妹分摊探监的费用。
陈碧荣一怒之下,把妹妹陈金娣告上法庭。
那么,从法律角度。该如何认定这件事呢?
1、其实,陈金娣瞒天过海,把陈碧荣71万据为己有,已经构成诈骗罪。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按照法律规定,诈骗71万要判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也挺讽刺的,陈碧荣曾经以诈骗犯锒铛入狱,如今却被家人诈骗,这真是因果循环。
人性的贪婪如此,哥哥落难当妹的还落井下石贪其钱款,在金钱面前,亲情真的不堪一击。
2、法院判决陈金娣归还陈碧荣71万,她却两手一摊,说自己没钱。
《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规定,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可面对法院判决,陈金娣却拒绝执行,双手一摊说没钱,而法院经过调查,发现她已经在陈碧荣出狱前,知道会东窗事发,早就转移财产到儿子名下。
陈金娣名下财产数额为零,唯一的收入,是按月发放的2500元的养老退休金。
最终,法院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判处陈金娣有期徒刑一年。
3、欠钱被判刑出狱后,还要还钱吗?
《民法典》第五百五十七条规定,债务已经履行;债务相互抵销;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债权人免除债务;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终止的其他情形。债权债务免除。
所以,陈金娣出狱后,必须一分不差的把71万返还给陈碧荣。否则,还会再次被送进监狱。
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