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岁生活|对奢侈品祛魅后,我变快乐了 我在香港中环实习的时候,对IFC、置地广

炙热的生活 2023-11-25 11:20:03

29岁生活|对奢侈品祛魅后,我变快乐了 我在香港中环实习的时候,对IFC、置地广场是又向往又怕。

向往和害怕都是因为渴望。身处在一个纸醉金迷的城市,同事聊天的话题里也会说到“某某今天拎的Birkin欸”,被带动着也留意起了各类奢侈品牌。但付完房租工资已经捉襟见肘,买不起奢侈line,怎么办?也要拼一拼轻奢。不敢去逛商场,怕橱窗的反光照见我窘迫踌躇的样子,但又希望自己能拥有那个物欲世界的入场券。

我的工资渐渐的,从买得起Tory Burch变成买得起LV了。真正背上心心念念的LV后,我本以为自己会很快乐、很满足,但第一个念头,居然是:“就这样?”

平心而论,我很喜欢那个LV包的设计,包装、质量和服务也是真心不错。只是我会想,我为了这个包而花的好几万,值得吗?

我知道有人是真心爱包、收藏包的。只是对于我来说,我是在跟着这个认同“包即身份”的圈子里的人,盲目地追逐一些我本以为对自己很有意义、但其实并不的证明。但奢侈品并不会改变我的生活,使我跨越阶级,它只是不断透支我的钱包罢了。

就这样,我对奢侈品祛魅了。对大牌云集的商场不再向往,也不再害怕。那些大牌所象征的身份和地位更多是消费主义所贴的标签。

我的心态也变了,因为欲望减少而变得平静、快乐和自由。我不再动不动玻璃心、暗中和人做对比,而是开始关注个人成长,存钱和理性消费。现在,比起品牌大小,我更注重物品的:

长期实用性。比如包首先要有容量,空间规划要合理,放不下折叠伞、手机和餐巾纸的话基本不考虑。 质量。比如家具最好全原木,甲醛含量最少;大衣最好是羊绒的,轻而保暖。用料好的物品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和舒适度。 美观度。颜值高的物品看着心情也好,选择自己喜欢并适合自己的。 性价比。可以是几块,可以是几万块,但需要物有所值。

不再沉溺于“消费”带来的短暂快乐,也不再被品牌“光环”所迷惑,回归生活本质,去追逐一些可以让自己和生活变得更好、更真实、更能带来持久满足感的东西吧。

0 阅读:3
炙热的生活

炙热的生活

炙热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