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宁愿流亡,也不会向中国求助!”2008年,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开始12年流亡生涯,期间多次遭遇刺杀,但却坚决不向中国求助。
对政治略有了解的朋友都知道,巴铁两国友谊深厚,但是,为何总统流亡在外,却不请求中国援助,其中究竟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穆沙拉夫,1943年出生于印度,父亲是一名出色的外交官,受到父亲的影响,穆沙拉夫从小到大的志愿就是从政,希望能够为国效力,帮助国家人民摆脱贫困。
为此,穆沙拉夫自律自强,长大后顺利考上军校,毕业后毅然从军,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炮兵军官。
在穆沙拉夫看来,一个国家要想繁荣富强起,必须着重发展军事力量,只有这样,才能抵御外辱,在国际事务上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1965年,巴基斯坦与印度开战,由于本国武装力量落后,很快就被印度打得溃不成军,差点陷入绝境,好在我国出手相助,巴基斯坦才能转危为安。
这次战争,不仅让穆沙拉夫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军事力量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也让他对我国充满感激,为后期“巴铁”友谊奠定了基础。
后来,穆沙拉夫凭借出色的指挥作战能力,带领军队立下赫赫战功,深受当地人民的敬重,而他也一跃成为了巴基斯坦的陆军参谋长。
当时,巴基斯坦在总统谢里夫的领导下,国力渐衰,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于是穆沙拉夫决定背水一战,推翻谢里夫的统治。
在军队和人民的拥护下,穆沙拉夫成功上位,成为了巴基斯坦新任总统,在位期间,他励精图治,全面整顿了巴基斯坦的军事和经济。
在穆沙拉夫的“铁腕政策”下,巴基斯坦的经济逐渐复苏,军事力量也得到了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更是不断提高,全国上下都对他十分爱戴。
与此同时,在穆沙拉夫的推动下,也让中巴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的突破,为此网络上还出现了一个新词“巴铁”,用来形容我国和巴基斯坦的友谊,就像“铁哥们”一样深厚牢固。
当年,我国发生举世震惊的“汶川大地震”,消息传到巴基斯坦,穆沙拉夫二话不说,立刻派出医疗队,立刻前往灾区,与我国人民一起共克时艰。
之后,穆沙拉夫得知我国物资紧缺,立马举全国之力,生产和筹集了大量救援物资,之后便派运输机护送到灾区,极大地缓解了我国的燃眉之急。
不仅如此,穆沙拉夫还表示:“中国的朋友有难,只要你们提出需要什么,我们就会提供什么。”
经过这次救灾援助,也让我国的人民再次见识到“中巴友谊”的坚不可摧,同时也对总统穆沙拉夫充满感激之情。
遗憾的是,这位一心为国的总统,却在不久后被诬陷为“叛国罪”,导致他不得已开始了为期12年的流亡生活。
2008年,对我国是充满挑战的一年,而对巴基斯坦来说,也同样如此。
当年,巴基斯坦遭到塔利班恐怖分子的不断骚扰,导致局势动荡,国内政党之间频繁爆发冲突。
加上当时不少政府高层都对穆沙拉夫的“铁腕政策”有颇多不满,于是便决定联合起来弹劾他。
曾经的亲信突然倒戈相向,将穆沙拉夫的所有权力架空,致使他陷入无依无靠的绝境,成为名副其实的“傀儡总统”。
穆沙拉夫是个很有远见的人,他知道如今自己早已孤立无援,反抗也无济于事,于是他决定以退为进,宣布退位,之后再另谋时机,重新争取总统一职。
然而,穆沙拉夫的妥协,却并没有换来平静的生活,为了再无后顾之忧,他的政敌决定赶尽杀绝,多次派出杀手刺杀他,导致他不得已开始漫长的流亡生活。
2013年,穆沙拉夫回到巴基斯坦,决定东山再起,于是他大胆参加竞选,没想到却惨遭逮捕,后来还被判处死刑,命悬一线。
庆幸的是,到了2020年,穆沙拉夫的死刑判决最终被撤销,他的逃亡生涯也就此划上句号。
在逃亡的12年里,穆沙拉夫从未到达过中国,也没有向中国请求支援,这让不少朋友都感到疑惑:明明中巴友谊如此深厚,总统深陷困境,却为何不开口求助呢?
其实,正是因为中巴友谊深厚,穆沙拉夫才放长双眼,站在大局上考虑,担心自己求助后,导致中国在国际舆论中不得不承受巨大压力。
如此一来,就会导致两国的友好关系受到负面影响,蒙受巨大损失,所以穆沙拉夫才选择自己承受一切,坚决不向中国求助。
穆沙拉夫此举也证明了,他不仅是一个深谋远虑的政治家,更是一个一心为国的好总统!